译文:
少女戴着高高的帽子,拂动着宽广的衣袖,打扮成南方贵族妇女的模样,夜晚独自在凉爽寂静的庭院中漫步。
自己拿着玉钗敲台阶下的竹子,打出拍子,一曲清越的歌声之后,月色显得十分皎洁。
注释:
张立本女:《全唐诗》中记载的张立本女,她是一个草场官的女儿,年少时未曾读书,却突然自己吟诗,张立本随口将其记录下来。
危冠:高冠的意思。楚宫妆:指南方贵族妇女的打扮风格。
闲庭:指空旷的庭院。
玉钗:一种妇女头饰。
砌竹:指庭院中生长在台阶旁边的竹子。
月如霜:形容月光明亮洁白。
《听张立本女吟》译文及注释详情»
《秋夜曲》是一首盛唐时期的佳作,作者不详。诗中描绘了一个清雅空灵的意境,通过情景的融合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景色的美丽。
诗中以暗蓝色的天幕上高悬的秋月为背景,描述了一个凉爽的闲庭中幽篁依阶低吟的情景。清冷的吟诗声和玉钗敲竹的节拍在寂静的夜空中飘荡,勾勒出一个峨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诗中的景色全由人物情态写出,而人物意趣又借几笔极简的景物点缀得到深化。情景相生,形成了此诗的佳境。
诗中提到的“危冠广袖楚宫妆”是一种南方贵族女装,展现了少女的典雅风姿。诗中的“独步”和“闲庭”反衬出少女的清高脱俗和雅趣。而“逐夜凉”则烘托了秋爽宜人的夜色。夜静启发了少女的慧心,秋凉催发了她的诗思。她情不自禁地敲着阶沿下的修竹,打着拍子,朗声吟唱起来。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而在这首诗中,少女孤芳自赏,不求知音,信手击竹,对月自吟,展现了她的自然和动听的心声。
整首诗抒情的画意美和画面的抒情美融为一体,展现了盛唐时期许多名篇的共同特点。诗中写女子而洗尽脂粉香艳气息,更显神清音婉,兴会深长,超尘拔俗,天然淡雅。这首诗在盛唐诗中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听张立本女吟》鉴赏详情»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出生于渤海蓨(今河北景县),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他是唐代大臣、诗人高侃的孙子。高适曾担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并被封为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他于永泰元年正月因病去世,追赠礼部尚书,并被谥号为“忠”。
作为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为“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一起被称为“边塞四诗人”。他的诗歌笔力雄健,气势奔放,充满了盛唐时期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他的文集共有二十卷。
高适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边塞风光和边塞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边塞壮丽景色和边塞人民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边塞的艰苦和战乱。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高适的代表作品包括《别董大》、《别李副使》、《塞下曲》等。这些作品以其雄浑豪放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后世的诗人,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高适是一位杰出的唐代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边塞生活的热爱和对时代精神的追求,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