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从幽谧的梦境中初醒,空中密布的阴云尚未散开,拂晓的曙光催落一阵疏雨。竹栏上寒气漫溢,花圃里风声摇曳,一条新淌的绿溪暗暗通向南浦。寂寥的路上杳无行人,只看到回廊上半扇敞开着的窗户。我心绪繁杂,徒然地极目伫望,天边云霞瑰丽如梦,而我空有相思书信也无处相寄。
踏过点缀着星星点点苍翠苔藓的小径,追忆着旧日游赏的踪迹。思念起曾经与她荡戏秋千的时光,芳柱上彩绳空自摇曳。犀角帷帘松散地挽起,凤枕上云梦孤栖,在这样寂寥的情境下,她也应当久久地伫立,默默地遥怀着昔日情意罢?怎样才能等到她回到我的身旁,在小小堂屋深处,嗅闻花香如雾气缭绕,芳馥迷离。那时我一定会留住她,相守到老,不再分离。
注释:
蕙畹:种香花兰草的园圃。蕙:香草名。畹:面积单位,此处有畦之意。
南浦:本指南边水滨;又常用作送别之地,此处泛指别处通水口。浦,河流注入江海的地方。
霓旌:云旗。这里指女子乘坐的车子。原为皇帝出行时仪仗的一种。此处借指云霓。
凝伫:凝立伫望。
伊:她。
《燕山亭·幽梦初回》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讲述了南宋密丽一派长调在意象营构上的普遍特点。首先,密丽一派的词在意象上更为密集,不再简单地分为上片景和下片情,而是以景代情,景中寓情。同时,在词句中,不是一句一象,而是一句多象。这种密集的意象使得词的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其次,密丽一派的词在意象上更加精细。每个形象的中心词前面常常有修饰词来增强表达的效果。这些修饰词往往来自作者对景物的敏锐感受,从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内心深沉情思的颤动。
第三,密丽一派的词在意象上更有层次感。由于密集和精细的意象容易使词语变得“凝涩晦味”,因此需要适当的层次节奏来使其具有流美之感。这篇词从起处的抑郁到结尾的率直,情感呈现出一种向外扩张的趋势。为了与之相适应,句式往往是先短后长,使语势如浪阵阵外涌。此外,词中动词的选择也很讲究,如“初回”、“未开”、“暗通”、“半启”、“空望”,通过程度副词来表现情绪的细微变化,给人留下深思。
总的来说,虽然这篇词的题材陈旧,选用的意象也很传统,但从对词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南宋密丽一派的长调在意象营构上的普遍特点。这些特点包括意象更为密集、更加精细和更有层次感。这些特点使得密丽一派的词在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时更加丰富多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燕山亭·幽梦初回》赏析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