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在一个明媚的春天,中午,词人多喝了几杯酒,酩酊大醉,昏昏沉沉倒头便睡,浓睡中做了一个美好的鸳鸯梦。庭院深深,幽静雅致,花木丛丛,传出了几声黄莺的啼叫。西斜的太阳好像有意识地把它金黄色的光晖照射过来,透进小窗,使这对爱侣完全沐浴在夕阳金色的光晕中。
不要登上高楼,凭栏远眺,那重重迭迭的吴山,曲曲折折的楚水,纵立横陈,阻挡了视线,遮蔽了眼帘,见不着希望,看不到前景。词人登高,激情满怀,怎奈外物无情,冷若冰霜。“闲愁”一直缠绕着自己,从早到晚,一时一刻都不曾止息。而且像江海的早潮和晚潮一样,激荡澎湃,波奔浪涌。
注释:鸳鸯梦:词牌名。原名“临江仙”,唐教坊曲。贺铸这首词有“鸳鸯春梦初惊”句,故又名“鸳鸯梦”。《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平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韵。约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柳永演为慢曲,九十三字,前片五平韵,后片六平韵。
厌厌:同“恹恹”,昏昏沉沉的样子。
两潮:江海的早潮与晚潮。
《鸳鸯梦·午醉厌厌醒自晚》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词人在晚年定居苏州时的情景。词人是太祖贺后族孙恩,他曾被迁为朝奉郎,并被赐予五品服。然而,由于他的尚气使酒,他终生都无法得到美好的官职,一直感到沮丧和不得志。在晚年,他对仕途失去了信心,再次辞去了任职,选择在苏州定居。这首词就是词人在定居苏州时写的。 《鸳鸯梦·午醉厌厌醒自晚》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描述了一位词人在酒醒后对梦境的回味以及身心被闲愁所困扰的苦恼。
上片描写了词人在一个明媚的春天中午喝醉后昏昏沉沉地睡着,做了一个美好的鸳鸯梦。醒来后,他仍然感到气息微弱,神情倦怠,陶醉在美好的春梦中。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梦境中的景况,庭院深深幽静,花木丛丛,一对年轻的爱侣在其中游赏,传出几声黄莺的啼叫,给院落增添了生气。另一个镜头是红楼暖阁,小窗开启,一对爱侣凭窗而坐,女的整顿晚妆,男的凝神观望,夕阳的光辉透进小窗,使他们沐浴在金色的光晕中。这些景象展示了人物、景物和情感的和谐一致。
下片描写了词人从春梦中清醒后,整个身心被闲愁所围绕,无法摆脱、无法排遣的苦恼。他告诫自己不要登高凭栏远眺,因为吴山和楚水阻挡了视线,遮蔽了眼帘,看不到希望和前景,只有一派闲愁的迷蒙。词人登高激情满怀,但外物却冷若冰霜,这种主客观的不协调造成了他感情上的痛苦。最后两句将感情推向高潮,词人说闲愁一直缠绕着他,从早到晚都无法停止,就像江海的早潮和晚潮一样激荡澎湃,波奔浪涌。
整篇赏析通过描写词人酒醒后的回味和身心被闲愁所困扰的苦恼,展示了词人对美好梦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失望,以及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同时,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展示了词人对美好环境和情感和谐的追求。
《鸳鸯梦·午醉厌厌醒自晚》赏析详情»
贺铸,北宋词人,出生于1052年,逝世于1125年。他的字是方回,号是庆湖遗老。贺铸是汉族,出生在卫州(今河南卫辉)。他是宋太祖贺皇后的族孙,娶了一位宗室之女作为妻子。贺铸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后裔。他以贺知章居住的庆湖(即镜湖)为自己的号,因此自称庆湖遗老。
九江贤令尹,千载两相望。
昔也陶彭泽,今之章瑞昌。
拂衣置五斗,高兴挹羲皇。
避俗陶无悔,达生吾与章。
渊明三迳荒松菊,我携一瓢寓僧屋。
渊明乞食踵人门,我卖神丸办蔬粥。
渊明为酒接休元,我每移书谢州牧。
渊明纸笔课儿曹,我子长歌紫芝曲。
萧闲门户十三年,尚畏尘缘生处熟。
行将卜隐包家山,誓与苍生链大还。
愿君门外诛榛菅,来者勿拒容跻攀。
镜湖遗老老且孱,犹堪护鼎诃神奸。
功成拔宅自仙去,唯余井臼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