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敷歌·自怜楚客悲秋思》原文赏析

  • luó
    ·
    lián
    chǔ
    beī
    qiū
  • [
    sòng
    dài
    ]
    zhù
  • lián
    chǔ
    beī
    qiū
    nán
    xiě
    tóng
    duàn
    shū
    hóng
    鸿
    píng
    dàn
    jiāng
    shān
    luò
    zhào
    zhōng
  • shuí
    jiā
    shuǐ
    diào
    shēng
    shēng
    yuàn
    huáng
    西
    fēng
    yǎn
    huà
    qiáo
    dōng
    shí
    èr
    lóu
    kōng
    gēng
    kōng

原文: 自怜楚客悲秋思,难写丝桐。目断书鸿。平淡江山落照中。
谁家水调声声怨,黄叶西风。罨画桥东。十二玉楼空更空。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在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的秋天创作的,当时作者正从苏州北上,途经扬州。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化繁荣达到了一个高峰。宋朝的哲宗皇帝非常重视文化艺术的发展,他提倡文人雅士的才华,并且鼓励他们创作。这种氛围下,许多文人都积极投身于文学创作,尤其是诗词创作。

作者在这个时期正好经过扬州,这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许多著名的文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这座城市的繁华景象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无疑给作者带来了灵感和创作的动力。

在作者的旅途中,他可能经过了扬州的名胜古迹,欣赏了这座城市的美景,感受到了扬州的独特魅力。这些景色和感受都成为了他创作这首词的灵感来源。

此外,作者自苏州北上的旅途也可能给他带来了一些思考和感悟。旅途中的风景、人物和经历都会对他的心灵产生影响,激发他的创作灵感。也许作者在旅途中经历了一些挫折或者得到了一些启示,这些经历都可能在他的创作中得到体现。

总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在哲宗元符三年的秋天,作者自苏州北上,途经扬州。这个时期正值中国文化繁荣的时期,扬州作为一个文化名城,给作者带来了灵感和创作的动力。同时,作者旅途中的经历和感悟也可能成为他创作的素材。 《罗敷歌·自怜楚客悲秋思》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罗敷歌》(又名《采桑子》)是一首抒发悲秋情感的词。词的开头就直接点出了悲秋的情绪,通过描写楚客悲秋思的心情,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离群索居的苦闷。词中的“难写丝桐”一句,巧妙地表达了因秋而悲的感受,将作者的悲伤与思念巧妙地传达出来。

接下来的两句“目断书鸿,平淡江山落照中”承接了前面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词中的“平淡”一词恰到好处地描绘了作者此刻的心情,将他对家乡的思念表露得十分真切。词人在黄昏时节,通过描绘落日残照下的山河胜景,给人以色调和谐、浓淡相宜之感。

最后两句“谁家水调声声怨,黄叶西风”则引用了杜牧的《扬州诗》,将水调的哀怨之声与秋天的黄叶西风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扬州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水调指的是一种曲牌,其声音悲怨,传说唐玄宗入蜀时听到水调歌曲而深感伤怀。通过引用杜牧的诗句,词人将自己的思乡之情与历史相结合,增加了词的文化内涵。

整首词以悲秋为主题,通过描写楚客悲秋思、目断书鸿、平淡江山和水调声声怨等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事聚散无常的深深悲慨之情。词中运用了委婉曲折的表达方式,通过景物描写和引用他人诗句,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得十分真切。整首词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罗敷歌·自怜楚客悲秋思》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贺铸的照片
贺铸

贺铸,北宋词人,出生于1052年,逝世于1125年。他的字是方回,号是庆湖遗老。贺铸是汉族,出生在卫州(今河南卫辉)。他是宋太祖贺皇后的族孙,娶了一位宗室之女作为妻子。贺铸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后裔。他以贺知章居住的庆湖(即镜湖)为自己的号,因此自称庆湖遗老。

猜您喜欢

独倚楼(更漏子三首)

宋代 贺铸

上东门,门外柳。赠别每烦纤手。一叶落,几番秋。江南独倚楼。
曲阑干,凝伫久。薄暮更堪搔首。无际恨,见闲愁。侵寻天尽头。

舣舟广津门外作

宋代 贺铸

綵蝀桥西七日留,几回回首凤皇楼。
如何一叶扁舟里,载得离人万斛愁。

爱孤云

宋代 贺铸

闲爱孤云静爱僧。得良朋。清时有味是无能。矫聋丞。
况复早年豪纵过,病婴仍。如今痴钝似寒蝇。醉懵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