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晚来风起撼花铃》原文赏析

  • tài
    cháng
    yǐn
    ·
    wǎn
    lái
    fēng
    hàn
    huā
    líng
  • [
    qīng
    dài
    ]
    lán
    xìng
  • wǎn
    lái
    fēng
    hàn
    huā
    líng
    rén
    zài
    shān
    tíng
    chóu
    kān
    tīng
    gēng
    quán
    shēng
    shēng
  • píng
    zōng
    liáo
    xīn
    shuí
    shuō
    duō
    qíng
    mèng
    fēn
    míng
    yòu
    cuī
    jiào
    mèng
    xǐng

原文: 晚来风起撼花铃。人在碧山亭。愁里不堪听。那更杂、泉声雨声。
无凭踪迹,无聊心绪,谁说与多情。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


相关标签:写景抒怀孤寂太常引

译文及注释

译文:晚上问风来,吹响了护花铃,碧山亭里正满怀愁绪的人听不得这样的铃声,而泉声雨声也交织而来,更让人无法承受。

你的行踪不定,音讯全无,我感到非常无聊,无法向关心我的人倾诉我的忧愁。连梦境也总是模糊不清,又何必早早地将梦想打破呢。

注释:太常引:这是一首词牌名,也叫《太清引》《腊前梅》,是一首双调四十九字的词,前片用四平韵,后片用三平韵。
花铃:即护花铃。
无凭踪迹:踪迹全无,难以寻找。无凭:没有任何线索,即无法寻找。 《太常引·晚来风起撼花铃》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太常引》是一首没有确切时节和地点的诗歌作品。尽管后人多次查阅资料,但仍无法确定其创作背景。因此,人们只能通过旁证和推测来揣测这首诗的背景。

根据一些文献记载和纳兰的生平经历,有人认为《太常引》可能是纳兰离家夜宿别处时的感慨之作。纳兰离家后,曾多次流连于各地,寻找自己的归宿。他经历了许多离别和孤独的时刻,这首诗可能是在他离家夜宿他人家中时写下的。

诗中的“太常引”可能是指太常寺,这是当时京城的一处著名寺庙。纳兰可能在离家后曾在太常寺附近寻找过住所,而这首诗可能是他在夜晚离开太常寺时的感慨和思考。

然而,这只是一种推测,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这个背景的准确性。《太常引》的创作背景仍然是一个谜团,可能永远无法被完全解开。但正是这种神秘感和无法确定的背景,使得这首诗更加具有诗意和韵味,引发了读者对纳兰离家经历和内心感受的深思。 《太常引·晚来风起撼花铃》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围绕纳兰容若的词《晚来风起撼花铃》展开。词中表达了容若内心的愁绪和对现实的无奈。

首先,词的开头描述了夜晚起风时护花铃铛的声音,以及站在碧山亭中的容若听到这声音。这铃声孤寂而凄凉,与容若内心的愁绪相呼应。

接着,词描绘了容若站在亭子中央,望着远山,心头缠绕着郁郁往事,无法散去。他本就忧愁,而山中的泉水声、雨声又加重了他的愁绪,让他无法忍受。

词中的“愁里不堪听,那更杂、泉声雨声”表达了容若对现实的无奈和无处可躲的感受。他想要遗世独立,但现实却无处清静,他的独立只是一个谎言。

下片开始抒发对现实的抱怨和无奈。容若问自己的心究竟能告诉谁,他的心绪无聊而寂寞。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词人,一个忧郁的男子,但已经被往事所困扰。

词的结尾表达了容若对真情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他认为只有真情才能让他动心,但在春日里,他只能独自立于山中的亭子下,看着远山,听着寂寞的声响,伤怀。他简单地生活着,无论快乐还是忧伤,都不需要理由。

最后一句“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表达了容若对忧伤的缓解的渴望,但山中的声响却总是将他从梦中唤醒。他找不到一个毫无烦忧的地方,这也是他的困惑之处。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绘容若内心的愁绪和对现实的无奈,表达了他对真情的渴望和对忧伤的缓解的渴望,同时也展现了他独特的才华和忧郁的个性。 《太常引·晚来风起撼花铃》赏析详情»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照片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是清代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纳兰词”在清代乃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在满汉融合时期,他所属的贵族家庭的兴衰与王朝国事有着密切的关联。尽管他曾侍从帝王,但他向往平淡的生活经历。他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上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他的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性德的词作《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流传至今,其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有意境,是他众多代表作之一。这首词表达了人生如初见般美好,为何秋风会悲伤画扇?人心本应不变,却常常易变。这些词句充满了深意,展现了纳兰性德独特的感慨和思考。

纳兰性德的生平中,他经历了家族的兴盛和衰落,也经历了个人的起伏和变迁。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感慨。他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心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纳兰性德的生命在1685年结束,他的早逝使他的词作更加珍贵。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太常引·客中闻歌

清代 项鸿祚

杏花开了燕飞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
杨枝飘泊,桃根娇小,独自个思量。刚待不思量,吹一片、箫声过墙。

太常引·晚凉庭院*黄昏

元代 张弘范

晚凉庭院*黄昏。
鼓角静谯门。
酒兴恋诗魂。
清绕断、梅梢月痕。
胸中豪气,壶中春光,醉眼小乾坤。
今古不须论。
且更尽、花前几尊。

太常引 永嘉林熙翁城南旧院

元代 张可久

霖铃秋雨打空阶。
人坐益清齐。
门掩小蓬莱。
怕有客、寻真到来。
楼头碧远,山眉青小,口树挂苍苔。
且莫写离怀。
看隔水、芙蓉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