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不需要追求眉毛的样式,以免引起谣言和嫉妒。女子手臂上的守宫砂怎么会不消失,流言蜚语自古以来都很厉害啊。手里拿着团扇,我和他的恩情已经断绝了。我也感到心灰意冷,不打算重新修复。镜中的容颜依旧美好,每天不分早晚地自我娱乐,寻找乐趣。
注释:蝶恋花:又称为“凤栖梧”、“鹊踏枝”等。唐代教坊曲,后来用作词牌。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的事情。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斗:比赛,争胜。
婵娟:姿态美好貌,也可形容月色明媚。
弓样月:弯月,古人常以弯月喻眉。
只坐:只因为。
蛾眉:蚕峨触须细长而弯曲,因此用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
消得:值得。
宫砂:即“守宫砂”,用朱砂饲养壁虎捣碎而成,旧时认为涂在女性臂上可以验证贞操。
那不灭:怎么能不消失。那,同“哪”。
积毁能销骨:指众口不断毁谤,会使人身心俱灭。
手把:手拿。
齐纨:原指春秋时期齐国产的一种白细绢,后来用来指代团扇。
诀绝:长时间分别。
祝西风:向西风祝福。
朱颜:红润美好的容颜。
犹未歇:还没有消失。
自媚:自我娱乐。自己寻找乐趣,自我欣赏。
《蝶恋花·莫斗婵娟弓样月》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1905年的一个事件,主要涉及到罗振玉在苏州建房被人诬其占用校地的情况。由于这个诬告,罗振玉感到愤怒并辞去了工作。与此同时,王国维作为罗振玉的同事,对此感到不平并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借用了一个被谤言所伤却不屈服的女子的形象,以表达词人对于流俗的激愤心情。 《蝶恋花·莫斗婵娟弓样月》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的分析和解读。词的上片表达了作者对于遭受潘害的怨恨和对险恶环境的憎恶。作者通过突兀而起的笔法,强烈地表现了因才遭忌的不平和愤激心情。美好的容颜引来了谣言和污蔑,使作者感到痛苦,小人之口利于刀剑。上片中描绘了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贞洁被说成淫荡,美好被视为丑陋,这种环境令人窒息和愤慨。
下片则写了女主人公在遭受谗言和失宠后,决心保持贞操的态度。她手持象征高洁的纨扇,不愿作乞怜之态,更不会去祈祷秋风再热。她自信红颜未减,宁愿与镜中情影朝夕相对,孤芳自赏。这表现了她从依附于他人到自我价值的肯定,是一种进步。这首词别出机杼,立意独特,表现了作者在逆境中不失其孤傲的性格。措辞激烈,语言斩钉截铁,展现了特殊的风格。同时,词中也透露出愤激中的凄惋之感,更为难得。
整首词情感凄苦,但情绪饱满,充满斗志。上下两片紧密衔接,前面写了积毁之重和内心的悲愤,后面写了对待积毁的坚决态度,傲然独立,决不低眉事人。人物形象鲜明。词中描写了美人遭受诽谤和美女的自媚,可能反映了诗人自己的生活经历。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美人遭受诽谤和失宠后的态度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险恶环境的憎恶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同时,词中的语言和情感也展现了作者的特殊风格和内心的凄惋之感。
《蝶恋花·莫斗婵娟弓样月》赏析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