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樱桃花底》原文赏析

  • qīng
    píng
    ·
    yīng
    táo
    huā
  • [
    jìn
    xiàn
    dài
    ]
    wáng
    guó
    weí
  • yīng
    táo
    huā
    xiāng
    jiàn
    tuí
    yún
    yín
    xiàn
    xiāo
    nóng
    shuì
  • dāng
    shí
    cǎo
    cǎo
    西
    chuāng
    chéng
    bié
    hòu
    liáng
    liào
    tiān
    yìng
    jīn
    liáng

原文: 樱桃花底。相见颓云髻。的的银釭限意。消得和衣浓睡。
当时草草西窗。都成别后思量。料得天涯异日,应思今夜凄凉。


相关标签:抒情相思寂寞清平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那时在樱桃花下相见,她低垂着头,如云般的发髻也倾侧了。在闪烁的银灯下,怀着无限的情意,如今却要忍受和衣而睡的寂寞。
分离时我们在西窗下匆匆欢聚的时光。如今都成了别后的相思。你我各在天涯一方,何日才能相见,今晚想到这里内心更感凄凉。

注释:
①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同时又是曲牌名。属南曲羽调。
②颓云髻:如云的发髻低垂下来。颓,下垂。
③的的(dídí):鲜明显著貌。银釭:银白色灯盏。
④消得:谓怎禁得起。和衣浓睡:不脱衣而沉睡。
⑤草草:匆忙仓促或草率。
⑥思量:想念,相思。
⑦料得:也有稿作“遮莫”二字,大约之意。
⑧应思:也有稿作“转思”二字,更思之意。 《清平乐·樱桃花底》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时,王国维离开家乡前往苏州任教的情景。在离家期间,他与妻子莫氏的相聚时间很少,而分离的日子却很长。因此,王国维怀着对家人和夫人的思念之情,填写了这首词。

这段背景描绘了王国维离家远行的情景,他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前往苏州从事教育工作。这意味着他与家人的分离,无法经常与妻子莫氏相聚。这种长时间的分离使得王国维对家人和夫人的思念更加强烈。

为了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相思之情,王国维填写了这首词。这首词可能是他在离家期间写下的,用来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和对家庭的眷恋。通过这首词,王国维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夫人的深情。

这段背景揭示了王国维在离家期间所经历的情感困扰和思念之情。他的离家之行是为了工作,但与此同时,他也面临着与家人分离的痛苦。这种矛盾的心情使得他填写了这首词,以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总之,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王国维在清光绪三十一年离家去苏州任教的情景。他与妻子的相聚时间很少,而分离的日子却很长。为了表达自己对家人和夫人的思念,王国维填写了这首词,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这段背景揭示了他在离家期间所经历的情感困扰和思念之情。 《清平乐·樱桃花底》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的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词的内容涉及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空。首先,词中描述了过去与那个女子相见时的情景,通过描绘“樱桃花底”和“颓云髻”来展现女子的美丽多情。接着,词中描述了离别后的现在,通过描写“的的银釭无限意”和“消得和衣浓睡”来表达作者对女子的思念之情。最后,词中展望了未来,通过描写“当时草草西窗”和“料得天涯异日,应思今夜凄凉”来表达作者对未来的遥想和无望。

整篇赏析通过对词中每个片段的解读,揭示了作者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感表达。作者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女子的美丽和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女子的思念之情。通过对词中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的描述,作者表达了对过去的悔恨和对未来的遥想。整篇赏析通过细致的分析和解读,揭示了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首词的内涵。 《清平乐·樱桃花底》赏析详情»

猜您喜欢

虞美人·弄梅骑竹嬉游日

近现代 王国维

弄梅骑竹嬉游日。门户初相识。未能羞涩但娇痴。却立风前散发衬凝脂。
近来瞥见都无语。但觉双眉聚。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虞美人·碧苔深锁长门路

近现代 王国维

碧苔深锁长门路。总为蛾眉误。自来积毁骨能销。何况真红一点臂砂娇。
妾身但使分明在。肯把朱颜悔。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

浣溪沙·似水轻纱不隔香

近现代 王国维

似水轻纱不隔香。金波初转小回廊。离离丛菊已深黄。
尽撤华灯招素月,更缘人面发花光。人间何处有严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