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四首》原文赏析

  • zhú
    zhī
    shǒu
  • [
    táng
    dài
    ]
    bái
  • táng
    xiá
    kǒu
    shuǐ
    yān
    bái
    chéng
    tóu
    yuè
    xiàng
    西
  • chàng
    dào
    zhú
    zhī
    shēng
    chù
    hán
    yuán
    niǎo
    shí
    zhú
    zhī
    yuàn
    yuàn
    rén
    jìng
    shān
    kōng
    xiē
    yòu
    wén
  • mán
    ér
    shēng
    chàng
    chóu
    shā
    jiāng
    lóu
    bìng
    shǐ
    使
    jūn
    dōng
    chuán
    fǎng
    shàng
    西
    miàn
    fēng
    shēng
    jiǎo
  • shuǐ
    lěng
    huā
    hóng
    jiāng
    shī
    湿
    jiāng
    pàn
    shuí
    rén
    chàng
    zhú
    zhī
    qián
    shēng
    duàn
    hòu
    shēng
    chí
  • guài
    lái
    diào
    yuán
    duō
    shì
    tōng
    zhōu
    shī

原文: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簇簇,江篱湿叶碧凄凄。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相关标签:歌曲写景抒怀竹枝词

译文及注释

瞿塘峡口(qú táng xiá kǒu):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位于四川奉节县白帝城至巫山大溪之间,两岸悬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势险峻,被称为西蜀门户。

水雾蒙蒙(shuǐ wù méng méng):水上的烟霭。

白帝城(bái dì chéng):位于今四川奉节县东瞿塘峡口。

闇鸟(ān niǎo):指归宿之鸟。

歇(xiē):停止,消失。

竹枝词(zhú zhī cí):本巴、渝一带的民歌,唐代诗人多有拟作,刘禹锡、顾况、白居易等人成绩比较显著。

蛮儿巴女(mán ér bā nǚ):指湖北、四川之间的青年男女。蛮指楚国,称四川为巴蜀。巴指今四川省东部地区。

杀(shā):形容程度很深。

使君(shǐ jūn):古时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是作者自指,当时作者任忠州刺史。

巴东(bā dōng)、巴西(bā xī):均为郡名,前者在今四川奉节一带,后者在今四川阆中一带。

船舫(chuán fǎng):泛指船。

雨脚(yǔ jiǎo):随云飘行、长垂及地的雨丝。

蓼(liǎo):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小,白色或浅红色,生长在水边或水中。

簇簇(cù cù):丛列成行的样子。

蓠(lí):水中生长的一种藻类植物。

断咽(duàn yè):止断。

怪来(guài lái):怪不得的意思。 《竹枝词四首》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的创作背景是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当时,诗人由江州司马改任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实际上是被贬谪到了一个偏远的地方。在唐朝统治阶级加紧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情况下,劳动人民的生活异常艰辛,他们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而诗人自己也在政治上受到了打击,思想上感到苦闷。因此,他通过创作《竹枝词》这首诗歌,既反映了人民的痛苦情绪,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细腻情感。 《竹枝词四首》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动人。最后一句以“竹枝”歌声为线索,将诗人的目光聚焦在江楼上,观赏着雨中的歌声。整首诗以雨景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自然景物和悲凉的歌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伤。



这三首诗都以《竹枝》这首歌曲为主题,通过描写不同的场景和情境,展现了诗人对这首歌的赞美和感慨。诗人通过描写瞿塘峡口、白帝城头的夜晚,以及江楼上的雨景,将《竹枝》的悲凉和动人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也通过描写周围的环境和人物的反应,进一步烘托出《竹枝》的悲怆情感。整篇赏析通过分析诗中的描写手法和意境,展示了诗人对《竹枝》的深刻理解和赏析。 《竹枝词四首》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照片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祖籍是太原,但在曾祖父时迁居下邽,后来在河南新郑出生。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被世人称为“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因此被称为“诗魔”和“诗王”。他的诗作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政治时事、爱情离别等各个方面。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情,深受人们喜爱。

白居易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曾担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等职位。然而,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享年74岁。他被葬于香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作。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

总结起来,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广泛涉及各个方面的题材,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他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但最终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他的诗作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赏析。

猜您喜欢

过显济庙前石矶竹枝词二首

宋代 杨万里

大矶愁似小矶愁,篙稍宽时船即流。
橕得篙头都是血,一矶又复在前头。

竹枝词二首

宋代 黄庭坚

三峡猿声泪欲流,夔州竹枝解人愁。
渠侬自有回天力,不学垂杨绕指柔。

梦李白诵竹枝词三叠

宋代 黄庭坚

一声望帝花片飞,万里明妃雪打围。
马上胡儿那解听,琵琶应道不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