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贾生您抬头向西眺望,怀念京城的繁华。如今您被迁到湘江边的巴陵,不要怨恨叹息。
当今的皇帝对您的恩宠超过了汉文帝,他怜爱您并没有将您贬谪到长沙。
注释:巴陵:即岳州,在今岳阳市。贾舍人:诗人贾至,天宝末为中书舍人,乾元元年(758)出任汝州刺史,第二年被贬谪为岳州司马,在巴陵与李白相遇。贾生:指西汉人贾谊。这里以贾谊来比喻贾至。京华:京城的美称。因为京城是文物和人才聚集的地方,所以被称为京华。
湘浦:指湘江边。南迁:被贬谪、流放到南方。怨嗟:怨恨叹息。
圣主:泛指英明的皇帝。这里有讽刺的意味。汉文帝:贾谊通晓各家学说的书籍。文帝召他为博士,后来被迁为太中大夫,但受到排挤,成为长沙王的太傅。
长沙:位于巴陵的南方,离京师更远。贾谊在汉文帝时被贬谪到长沙。
《巴陵赠贾舍人》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唐代诗人贾至的身份和遭遇,以及他与李白的相遇和交流。贾至是洛阳人,与李白同时代,既是诗人又是散文家。在唐玄宗幸蜀期间,他曾担任中书舍人和知制诰的职务。然而,在唐肃宗乾元年间,他被贬为岳州司马,即今湖南省岳阳市。正是在这个时候,李白正在巴陵游历,偶然遇见了贾至。李白看到贾至心情十分苦闷,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赠送给他。诗中依然以贾至未贬官前的官衔“贾舍人”来尊称他。 《巴陵赠贾舍人》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是李白的《赠贾至》。李白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贾至的劝慰,表达了对被贬的友人的关切和同情之情。
首先,李白通过将贾至与贾谊进行对比,展示了他们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相似遭遇。贾谊是西汉时期的人物,也是洛阳人,曾被贬为长沙太傅。而贾至与贾谊同姓,同样是洛阳人,也擅长作文,被贬至岳州,与长沙相近。通过这种联系,李白在诗中以贾谊来比喻贾至,揭示了贾至被贬后的失意和对朝政的关心。
其次,诗中的“西望”一词指的是西汉和唐代的京城都在长安,位于岳阳和长沙的西北面。这表明贾至和贾谊都是朝中京官,都是由京城被贬而出,但他们仍然关心朝政的状况。诗中的“忆京华”三字,揭示了贾至被贬后的复杂心理。
接着,李白劝慰贾至不要再怨嗟和哀叹,因为他已经被贬迁到湘浦这个地方了。诗中的“莫怨嗟”三字,是从“西望忆京华”中引申而来的。李白通过劝慰,希望贾至能够接受现实,不再抱怨。
最后,李白通过一些劝慰的话和事例来支持他的劝慰。他提到贾至虽然被贬至岳阳,但岳阳比长沙更接近京城,这表明唐肃宗并不算太薄情。诗中的“圣主恩深”、“怜君”等词语,都是为了安慰贾至,并不意味着李白认为唐肃宗是明君。相反,诗中还暗示了唐肃宗与汉文帝的做法只是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差,屈才的遭遇是相似的。这种讽刺意味委婉而深刻。
总的来说,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想象力,但却流畅自然,天然成韵。诗中充满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关切和真挚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贾至的安慰和宽解。
《巴陵赠贾舍人》赏析详情»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