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笑令·渔父》原文赏析

  • diào
    xiào
    lìng
    ·
  • [
    sòng
    dài
    ]
    shì
  • jiāng
    shàng
    weī
    fēng
  • qīng
    suō
    huáng
    ruò
    shàng
    hóng
    jiǔ
    bái
    guī
  • guī
    guī
    cháng
    shēng
    chù

原文: 渔父,渔父,江上微风细雨。
青蓑黄箬裳衣,红酒白鱼暮归。
归暮,归暮,长笛一声何处。


相关标签:渔夫向往隐居调笑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捕鱼人啊,捕鱼人,你总是出没于长江上的微风细雨中。身披青色蓑衣,头戴黄色箬笠,穿着黄色裤子。你喝着红酒,吃着白鱼,直到傍晚回去。傍晚回去,傍晚回去,长笛一声唤醒了你,此时竟不知身在何地?

注释:
调笑令:词牌名,又名《宫中调笑》、《转应曲》等。单调。分两体:一体为32字,平仄韵换叶。起名二字重叠。又一体仄韵38字,调之前用七言古诗八句,并以诗的末句二字,为词的首句二字。
渔父:捕鱼人。
箬(ruò):竹壳。
裳(cháng)衣:下身服饰,这里指裤子。
归暮:傍晚回去。 《调笑令·渔父》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苏轼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他以其才华横溢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而闻名于世。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四月,苏轼离开了他在黄州的居所,前往汝州。在这段旅途中,他沿着长江顺流而下,欣赏着中游渔民的水上生活。

当苏轼目睹着渔民们在长江上劳作的景象时,他被他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形象所深深吸引。渔父们在他们的小船上,凭借着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与大自然的力量相互协作。他们熟练地驾驶着小船,利用渔网捕捞鱼类,同时也顺应着江水的流动和波澜,与江水相互呼应。

苏轼被这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所感动,他立即产生了一种即兴的创作欲望。他开始用词语描绘出这些渔父与大自然相互融合的场景。他用他独特的文学才华,将这些渔父描绘成了与江水、山岳和天空一起舞动的形象。他的词作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渔父们智慧和勇气的赞扬。

这段旅途中的创作经历,使苏轼的词作更加丰富多样。他通过观察和体验渔民们的生活,深入理解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他的创作背景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他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这段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创作主题,也为他的作品增添了更多的情感和意境。

苏轼的这次旅行和创作经历,成为了他后来作品中的重要素材。他的词作中常常出现对自然景观和人类生活的描绘,同时也融入了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这段创作背景不仅仅是苏轼个人的经历,更是他对于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的表达。这些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传诵和赞美,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调笑令·渔父》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的分析和解读。这首词通过运用对仗、叠句、偏正词和颠倒词等写作手法,描绘了一个渔父田园江湖生活的图景,表达了苏轼对渔父的羡慕之情,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先,词的开头两句以叠句的形式呼唤出渔父,并赞颂他们如同“江上微风细雨”,习以为常。接着,用六个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渔父的外貌,即“青蓑黄箬裳衣”。这种简洁而生动的描写方式,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渔父的形象。

接下来,词中出现了“红酒白鱼暮归”这一句,描绘了渔父钓鱼饮酒的情景。这句话同样使用了极为精炼的词语,生动地表达了渔父充足的一天生活,乐而忘归。

此外,词中还出现了“青蓑黄箬”与“红酒白鱼”这两组对仗的词语,它们互相映照,暗含着高雅的情趣。相比之下,与《浣溪沙·西塞山边白鹭飞》中所写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放浪的渔父形象相比,这里的渔父形象更加高雅。

在词的后半部分,突出的是渔父闲淡自适的形象。词中写道:“归暮,归暮,长笛一声何处”。这是写渔父归家后的另一种生活情景,并上升到对渔父精神层面的叙述。渔父披着暮色回到家后,吹起了长笛,自我消遣。尽管渔父“归暮,归暮”了,但迎来的却是“长笛一声何处”新的一天的生活。这种诙谐的情趣,只有渔父才能独自享受。通过对渔父生活及精神状态的描写,苏轼使得渔父的形象更为丰满。

总的来说,这首词运用了对仗、叠句、偏正词和颠倒词等写作手法,巧妙地描绘了一个披风载雨、嗜酒归暮的渔父生活景象图。通过这幅图景,词表达了苏轼对渔父的羡慕之情,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调笑令·渔父》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猜您喜欢

朝中措·长年心事寄林扃

宋代 范成大

长年心事寄林扃,尘鬓已星星。芳意不如水远,归心欲与云平。
留连一醉,花残日永,雨后山明。从此量船载酒,莫教闲却春情。

归隐

宋代 陈抟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绶纵荣争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
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琴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游金山寺

宋代 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