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鞭影落春堤》原文赏析

  • shēng
    chá
    ·
    biān
    yǐng
    luò
    chūn
  • [
    qīng
    dài
    ]
    lán
    xìng
  • biān
    yǐng
    luò
    chūn
    绿
    jǐn
    zhāng
    juàn
    mài
    mài
    dòu
    líng
    nèn
    shuǐ
    yǎn
  • niè
    dài
    xiāng
    guī
    shuí
    zhěng
    yīng
    táo
    yàn
    leì
    nǎo
    dōng
    fēng
    jiù
    leǐ
    mián
    xīn
    yàn

原文: 鞭影落春堤,绿锦鄣泥卷。脉脉逗菱丝,嫩水吴姬眼。
啮膝带香归,谁整樱桃宴。蜡泪恼东风,旧垒眠新燕。


相关标签:春天写景感伤生查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骑一匹骏马,驰过长堤,步步催马,鞭影横飞,我要看尽这春色的美。骏马飞奔,马鞍两边垂障上的轻尘腾飞。路旁女子含情脉脉,目光炯炯有神,好比吴地佳丽的眼渡。
我游遍全城,骑马归来,带回一缕春的芬芳。是谁主持了一场樱桃宴会,要来庆贺新科进士们。东风徐徐,蜡烛被吹得跳跃起来,弄得它“泪流满面”。去年的燕巢中钻进了新来的燕子,一切似乎如此春风得意。

注释:生查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鞭影:马鞭的影子。
鄣:同“障”。阻塞,阻隔。鄣泥:即马鞯。垂于马腹两侧,用于遮挡泥土的东西。
嫩水:指春水。吴姬:指吴地的美女。
啮(niè)膝:良马名。
樱桃宴:科举时代庆贺新进士及第的宴席。始于唐僖宗时期。后来也指文人雅会。
旧垒:旧时的堡垒、营垒。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纳兰性德在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参加朝廷的殿试考试后获得了二甲七名的成绩。在他二十二岁的年纪,他的仕途开始腾达,他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激动的情绪,于是他创作了这首词。

在古代中国,殿试是科举制度中的一项重要考试,是选拔官员的途径之一。参加殿试需要经过多个层次的选拔,最终进入皇帝面前进行考试。纳兰性德在这次殿试中获得了二甲七名的成绩,这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成绩,意味着他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被朝廷看重。

这个成绩对于纳兰性德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展示自己的才华。二十二岁的他正值青春年华,充满了朝气和激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在这种喜悦和激动的心情下,纳兰性德创作了这首词。这首词可能表达了他对于自己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也可能表达了他对于未来的期待和憧憬。词中可能充满了豪情壮志和自信,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抱负。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反映了纳兰性德在仕途上的成功和他个人的成长。它展示了他在年轻时期的雄心壮志和对未来的美好展望。这首词也成为了他个人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他的仕途开始腾达,为他后来的文学成就奠定了基础。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生查子》是纳兰性德前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年少时的意气风发和生命力。上阕中,词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色正浓,横鞭策马,佳人含情,一双“嫩水吴姬眼”生动地描绘了女子的美貌。词中出现的“鞭影”、“绿障”、“春堤”、“菱丝”、“嫩水”等充满动感和生命力的事物,将词人激动的心情和舒畅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下阙承接了上阕的描写,写到了“归”。词人踏尽繁花,享受了众人艳羡的目光,即使归来,依旧满身余香。为了迎接词人的归来,有人备好了“樱桃宴”,觥筹交错,庆贺之词不断。烛光闪烁,天色已晚,流年似水。这场宴会可能已经举办过多次,但今年却是轮到“新燕”。词中的“蜡泪”原本是悲凉之意象,但在此,一个“恼”字将红烛写得俏皮起来,红烛不再是孤独垂泪,而是与“东风”成为一对冤家。最后一句以“新”“旧”对比,暗喻光阴流逝,“旧垒”住进“新燕”,虽有感慨,但依旧积极明媚。因为今年的词人,正是入眠的新燕,也正是如此循环往复,世界才得以生生不息。

通过《生查子》,我们可以看到纳兰性德年少时的意气风发和生命力。与后来纳兰厌倦官场后的缱绻之词相比,可以看出他的成长历程。这首词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欢庆氛围,展现了词人年少时的豪情壮志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通过对光阴流逝的描写,也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整首词以鲜明的形象和情感表达,展示了纳兰性德早期词作的独特魅力。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赏析详情»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照片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是清代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纳兰词”在清代乃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在满汉融合时期,他所属的贵族家庭的兴衰与王朝国事有着密切的关联。尽管他曾侍从帝王,但他向往平淡的生活经历。他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上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他的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性德的词作《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流传至今,其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有意境,是他众多代表作之一。这首词表达了人生如初见般美好,为何秋风会悲伤画扇?人心本应不变,却常常易变。这些词句充满了深意,展现了纳兰性德独特的感慨和思考。

纳兰性德的生平中,他经历了家族的兴盛和衰落,也经历了个人的起伏和变迁。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感慨。他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心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纳兰性德的生命在1685年结束,他的早逝使他的词作更加珍贵。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生查子·诉别

宋代 苏轼

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
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

生查子

宋代 朱淑真

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
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薄。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

生查子 生叩红

清代 李雯

云鬟素袖低,口齿清如雪。
不异沈郎腰,为卿更深折。
恖恖姓字通,草草生辰说。
凭将连理心,寄与丁香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