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原文赏析

  • [
    nán
    beǐ
    cháo
    ]
    bào
    zhào
  • yōu
    bìng
    chóng
    shè
    shào
    nián
    hǎo
    chí
    zhú
  • zhān
    dài
    peì
    shuāng
    xiàng
    chā
    diāo
  • shòu
    feí
    chūn
    cǎo
    duǎn
    feī
    yuè
    píng
  • cháo
    yóu
    yàn
    mén
    shàng
    hái
    lóu
    fán
    宿
  • shí
    liáng
    yǒu
    jìn
    jīng
    què
    quán
  • hàn
    fāng
    weì
    biān
    chéng
    fān
  • liú
    bái
    jiāng
    fēn
    zhú

原文: 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
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
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
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
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
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
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


相关标签:爱国赞扬志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幽州、并州自古就重视骑射,少年尤其喜好骑马驰逐。
毡带上系着双鞬弓袋,象弧弓插在鞬中,雕服箭囊里插着箭。
春草低矮野兽肥壮,飞马奔驰在辽阔平川上。
早晨游马雁门山,晚上就回到楼烦住宿。
箭射入石梁犹有余劲,少年要射飞鸟的眼睛就必然射中。
汉人的仇敌还没有与我们和平友好,边城你争我夺反复无常。
誓请留一白羽箭,以便将来分符守郡为国立功。

注释:幽并:古二州名。幽州,在今河北省北部;并州,在今山西省及陕西省北部。幽并之地自古以出勇侠人物闻名。
鞬(jiàn建):弓袋。
雕服:雕绘的箭囊。象弧:用象牙装饰的弓。
飞鞚(kòng控):飞马奔驰。鞚,马勒,这里代马。
平陆:平原。
雁门:雁门山,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
楼烦:县名,汉属雁门郡,在今山西省原平县东北。二地在当时是边疆要塞。
石梁:石堰或石桥。《文选》李善注中引的《阚子》记载:宋景公让工人制成一个弓,他登上虎圈之台,引弓向东面射去,箭越过西霜之山,直到彭城之东,余力很大,一下子竟射进石梁里面。这句即用此典故,说箭射入石梁犹有余劲,形容少年膂力之大,弓矢之利。
全目:完整的眼睛。
翻覆:即反复。说汉虏时战时和,反复无常。
白羽:箭名。
虎竹:铜虎符和竹使符,都是汉代国家发兵遣使的凭信,符分二半,朝廷留右符,郡守或主将携左符。这二句是说少年表示要留一白羽箭,以便将来分符守郡为国立功。 《拟古》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烦”,指楼烦山,今山西平陆县北。这两处地名都是山地,地势险峻,但英雄却能轻松地驰骋其中,展现出他高超的骑术和勇猛的精神。同时,这两句也暗示了英雄的爱国情怀,他不仅在朝游时能够轻松地驰骋山地,还能在暮还时选择楼烦山作为宿营地,表现出他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最后两句则是对英雄的赞美和期望。“石梁”指石梁山,今山西平陆县东北;“惊雀”指雀鸟,这里用来比喻英雄的箭术精湛。这两句通过典故的运用,生动地描绘了英雄射箭的娴熟和准确,展现出他在战场上的无敌之姿。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崇敬和希望,希望他能够在国家的建设和保卫中立下赫赫战功。



整首诗通过对幽并少年的描写,展现了他们豪侠尚武的精神和技艺精湛的特点。诗人借用了曹植《白马篇》的影响,通过典故和生动的描写,使诗中的英雄形象更加鲜明和生动。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希望能够为国家立下功勋。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拟古》赏析详情»

南北朝诗人鲍照的照片
鲍照

鲍照(约415年~466年)是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一起被称为“元嘉三大家”。他的字是明远,是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长期居住在建康(今南京)。

鲍照出生于一个贫贱的家庭。后来,当临海王刘子顼镇守荆州时,鲍照被任命为前军参军。然而,刘子顼发动叛乱时,鲍照被乱兵杀害。

鲍照擅长乐府诗,他的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作品集被称为《鲍参军集》。

总结:鲍照是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一起被称为“元嘉三大家”。他出生于贫贱的家庭,长期居住在建康。他擅长乐府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他在刘子顼叛乱时被乱兵杀害。他的作品集名为《鲍参军集》。

猜您喜欢

长安早春

唐代 张子容

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
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
雪尽黄山树,冰开黑水津。
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
何当桂枝擢,还及柳条新。

少年行四首

唐代 令狐楚

少小边州惯放狂,骣骑蕃马射黄羊。
如今年老无筋力,犹倚营门数雁行。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
等闲飞鞚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霜满中庭月满楼,金樽玉柱对清秋。
当年称意须行乐,不到天明不肯休。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唐代 李白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
临当上马时,我独与君言。
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
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
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源。君思颍水绿,忽复归嵩岑。
归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
洗心得真情,洗耳徒买名。
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