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乐》原文赏析

  • jià
  • [
    xiān
    qín
    ]
    míng
  • jià
    jūn
    xiǎn
    xiǎn
    lìng
    mín
    rén
    shòu
    tiān
    bǎo
    yòu
    mìng
    zhī
    tiān
    shēn
    zhī
  • gān
    bǎi
    sūn
    qiān
    亿
    huáng
    huáng
    jūn
    wáng
    qiān
    wàng
    shuài
    yóu
    jiù
    zhāng
  • weī
    yīn
    zhì
    zhì
    yuàn
    è
    shuài
    yóu
    qún
    shòu
    jiāng
    fāng
    zhī
    gāng
  • zhī
    gāng
    zhī
    yàn
    péng
    yǒu
    bǎi
    qīng
    shì
    meì
    tiān
    jiě
    weì
    mín
    zhī
    yōu

原文: 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干禄百福,子孙千亿。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无怨无恶,率由群匹。受福无疆,四方之纲。
之纲之纪,燕及朋友。百辟卿士,媚于天子。不解于位,民之攸塈。


相关标签:诗经赞颂写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历代存有争议。根据《毛诗序》,它是为嘉成王而作的。然而,《鲁诗》却认为它是为美宣王而作的。明末清初的何楷在《诗经世本古义》中认为它是为美武王而作的。而晚清的王闿运在《诗经补笺》中则解释道:“假、嘉、嘉礼也,盖冠词。”现代学者如赵逵夫等则认为这首诗是为周宣王行冠礼(成年礼)而作的冠词。

这些不同的观点源于对历史文献的解读和对诗中词语的理解。《毛诗序》是对《诗经》的注解,认为这首诗是为嘉成王而作的。然而,《鲁诗》则认为它是为美宣王而作的,这可能是因为美宣王在鲁国有很高的地位。何楷的观点则是基于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和对诗中词语的解释,他认为这首诗是为美武王而作的。而王闿运则认为“假”、“嘉”都是指嘉礼,是一种冠词的称呼。

现代学者赵逵夫等则认为这首诗是为周宣王行冠礼而作的冠词。他们通过对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研究,认为这首诗中的词语和周宣王的冠礼仪式相符合。

无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为嘉成王、美宣王、美武王还是周宣王,它都是《诗经》中的一首经典之作。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君王的赞美和祝福,展现了古代人民对君王的忠诚和敬仰之情。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然存有争议,但它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假乐》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大雅·假乐》是一首表达对周王朝的赞美和希望的诗歌。全诗仅四章,通过赞扬周王朝的德行品格、宣王的才能和治理能力,以及他对臣民的关怀和尊重,表达了对宣王的无限期待和信赖。

第一章以“显显令德”开篇,直接赞扬了受冠礼者的德行品格。诗中称赞宣王能尊民意顺民心,皇天授命,赐以福禄。尽管这一章看似平实,但在当时周王朝内忧外患摇摇欲坠的情况下,表达了对宣王的期待和信赖。

第二章继承了第一章的赞美,歌颂了宣王德荫子孙,受禄千亿。诗中强调了宣王能够遵循文、武、成、康的典章制度,听从大臣们的建议劝谏。这一章包含着深刻的教训,夷王、厉王因为违背了这两点使宗周几乎灭亡,因此宣王的遵循和尊重对于周王朝的振兴至关重要。

第三章热烈地歌颂了宣王的美好仪容和高尚品德,称他能“受福无疆”,成为天下臣民、四方诸侯的“纲纪”。这一章强调了宣王的领导能力和对国家的贡献,表达了对他的崇敬和赞美。

末章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行冠礼的活动场景,描述了宣王礼待诸侯,宴饮群臣的情景。诗中称百辟卿士没有一个不爱戴他、不亲近他的。最后一句“不解于位,民之攸墍”表达了对一个明君的最主要要求,即使国民能安居乐业,不再流离失所。

整首诗围绕着“德、章、纲、位”赞美了年轻有为、能为天下纲纪的宣王。尽管篇幅有限,但诗中包含了无限的真情,美溢于辞,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因此,认为这首诗“无非奉上美诗”、“近谀”、“全篇捧场,毫无足观”的观点是未能理解诗的主旨和特定创作背景的。 《假乐》鉴赏详情»

猜您喜欢

江汉

先秦 佚名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
匪安匪游,淮夷来求。
既出我车,既设我旟。
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
经营四方,告成于王。
四方既平,王国庶定。
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
匪疚匪棘,王国来极。
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王命召虎:来旬来宣。
文武受命,召公维翰。
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
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釐尔圭瓒,秬鬯一卣。
告于文人,锡山土田。
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虎拜稽首,对扬王休。
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木兰花慢·寿秋壑

宋代 吴文英

记琼林宴起,软红路、几西风。想汉影千年,荆江万顷,槎信长通。金狨。锦鞯赐马,又霜横、汉节枣仍红。细柳春阴喜色,四郊秋事年丰。
从容。岁晚玉关,长不闭、静边鸿。访武昌旧垒,山川相缪,日费诗筒。兰宫。系书翠羽,带天香、飞下玉芙蓉。明月瑶笙奏彻,倚楼黄鹤声中。

下武

先秦 佚名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
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
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
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媚兹一人,应侯顺德。
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於万斯年,受天之祜。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
於万斯年,不遐有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