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夜晚来到清溪住下,主人的家高在碧岩中。
屋檐上挂满闪亮的星星,枕席上传来风声水声。
当月亮落入西山时,响起了凄凉的猿鸣声。
注释:清溪,源出今安徽池州市南九华山,北流经池州市城东折西北入长江。《一统志》记载:“清溪在池州府,源出氵考溪山,与石人岭水合北流,汇为玉镜潭。又东流经府门外,复折而北,至清溪口入大江。”
主人碧岩里:主人的家在碧岩里。碧岩:山名,今清溪乡五岭村的碧岩,村庄四周全是陡峭的石山,故名。在贵池城南三十里,当地人又称“密岩”。
檐(yán)楹(yíng)挂星斗:形容住宅所在地势的高。檐,屋顶伸出的边沿。楹:堂前的柱子,也指屋内天井四周的柱子。 响风水:听到风声水声。
啾(jiū)啾:猿鸣声,象声词。此处形容猿声凄凉。
《宿清溪主人》译文及注释详情»
李白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而闻名于世。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李白来到了池州,这个位于今天安徽贵池县的地方。在这里,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其中包括《池州秋夜》和《清溪行》。
池州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拥有着清澈的溪水和葱郁的山林。李白在这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他被周围的景色所启发,创作出了许多优美的诗句。
《池州秋夜》是李白在池州时创作的一首诗,他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一个秋夜的美景。他用诗意的语言描述了月光下池塘的倒影、秋风吹拂下树叶的飘落,以及夜空中繁星的闪烁。通过这首诗,李白展示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另一首在池州创作的诗作是《清溪行》,这首诗描绘了李白在池州游览清溪时的所见所闻。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溪水的清澈和山林的静谧,以及溪边的花草和鸟鸣。通过这首诗,李白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和对美的追求。
李白在池州的创作背景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创作素材。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李白的才华和创作风格,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宿清溪主人》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以描写诗人在清溪主人家夜宿的情景为主线,通过描绘清溪宿的环境和诗人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禅境的向往和追求。
首先,诗人通过描写清溪主人家的环境来烘托气氛。诗中提到“夜到清溪宿,主人碧岩里”,通过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诗人在深山夜宿的情景和背景。清溪主人家位于山谷中的碧岩里,给人一种幽静、清幽的感觉。这种环境的描绘,为后面的禅意悟境的展现打下了基础。
其次,诗人通过描写诗人在清溪主人家夜宿的所见所闻来表达自己的禅意悟境。诗中提到“檐楹挂星斗,枕席响风水”,诗人躺在床上,透过门窗可以看到满天的星斗,床上可以听到清风和溪水的声音。这些景象给诗人带来了心灵的愉悦,使他感受到了禅境的美好。通过运用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诗人使诗意具有飞扬跋扈又不失唯美伤感的气势,进一步增强了禅意的表达。
最后,诗人通过描绘月落西山和夜猿啾啾鸣的景致,表达了自己的忧国之情。诗中提到“月落西山时,啾啾夜猿起”,诗人在月落鸟啼时欲睡却睡不着,因为有夜猿的啼声。这种凄凉冷清的景色,反映了诗人怀归忧国,但又无可奈何的渺茫心情。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将禅境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展现了自己对禅境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清溪主人家夜宿的情景和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禅境的向往和追求。通过描绘清溪宿的环境和诗人的感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禅境的美好憧憬和对现实的思考。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禅境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给人一种恬淡空灵的禅意悟境。
《宿清溪主人》赏析详情»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