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原文赏析

  • chéng
    shàng
  • [
    táng
    dài
    ]
    shāng
    yǐn
  • yǒu
    tóu
    shàng
    chéng
  • shā
    qín
    shī
    yuǎn
    jiāng
    shù
    zhù
    yīn
    qīng
  • biān
    tiān
    tǎo
    jūn
    jié
    zhēng
  • jiǎ
    shēng
    yóu
    rèn
    zuò
    yòu
    lún
    bīng

原文: 有客虚投笔,无憀独上城。
沙禽失侣远,江树著阴轻。
边遽稽天讨,军须竭地征。
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


相关标签:伤怀抒情愁苦

译文及注释

译文:虽然已经从军入幕也只是徒劳无为,生活是这般无聊,我只有独自登上高城。
看沙洲上的禽鸟因失去伴侣而翘首远望,江边的树木在云彩掩映下留下淡淡的阴影。
边境的征伐一直拖延未能取胜,可繁重的军需赋税已把地方榨得民穷财尽。
唉,可叹那贾谊空有游刃有余的韬略,纵然成天作赋论兵也不过是虚度光阴。

注释:有客:诗人在郑亚幕府充任幕僚,故自称“有客”。虚:徒劳,枉自,白白地。投笔:投笔从戎的省语。
无憀(liáo):即无聊,空虚、无所依托的样子。
沙禽:停留在沙洲上的水鸟。
著:附着。
遽(jù):传递官府文书的驿车。稽(qǐ):迟延。天讨:朝廷对入侵者的征讨,此指对西北边地党项族的征讨。
地征:土地赋税的征收。
贾生:指西汉政治家和文学家贾谊。游刃极:游刃有余,应付自如。 《城上》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城上》是诗人随郑亚到桂林任职期间创作的一首诗歌。诗人在初次登上城楼,远眺四周的美景时,内心充满了伤感和忧愁。这段时期,诗人离开了长安,开始了漂泊的生活。他来到桂林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有所作为,然后再返回长安担任重要职务。然而,现实却将他的幻想彻底击碎。作为一个幕僚,诗人在桂林过着无所事事的生活,感到非常失落和沮丧。因此,他写下了这首诗,借此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愁苦和郁闷情绪。 《城上》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赏析是对一首诗的解读和评价。诗人通过描写自己无所事事的心情和远眺城市的景色,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和壮志难酬的感受。首联中的“有客虚投笔,无憀独上城”表达了诗人无所事事的状态,而“虚”字和“独”字则传达了诗人的无奈和孤独。颔联中的“沙禽失侣远,江树著阴轻”描绘了凄清空落的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感受相呼应。颈联中的“边遽稽天讨,军须竭地征”则转入了对时事的议论,诗人慨叹讨寇不力和军需赋税的苛繁,给读者以沉重的压力感。尾联中的“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则点明了贾谊被弃之不用的情况,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国家事务的渴望和愤激。整首诗通过描写景色和抒发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壮志难酬的痛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城上》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照片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出生于郑州荥阳,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他的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被誉为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为他们的诗文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所以被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然而,他的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理解,因此有人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意思是他的诗歌很受欢迎,但很少有人能够解读其中的含义。

由于李商隐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他的作品收录在《李义山诗集》中。李商隐去世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猜您喜欢

短歌行

唐代 白居易

曈曈太阳如火色,上行千里下一刻。
出为白昼入为夜,圆转如珠住不得。
住不得,可奈何,为君举酒歌短歌。
歌声苦,词亦苦,四座少年君听取。
今夕未竟明夕催,秋风才往春风回。
人无根蒂时不驻,朱颜白日相隳颓。
劝君且强笑一面,劝君且强饮一杯。
人生不得长欢乐,年少须臾老到来。

沁园春·试望阴山

清代 纳兰性德

试望阴山,黯然销魂,无言徘徊。见青峰几簇,去天才尺;黄沙一片,匝地无埃。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踟蹰久,忽砯崖转石,万壑惊雷。
穷边自足秋怀。又何必、平生多恨哉。只凄凉绝塞,峨眉遗冢;梢沉腐草,骏骨空台。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

春归

唐代 杜甫

苔径临江竹,茅檐覆地花。
别来频甲子,倏忽又春华。
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
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
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
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