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宋员外之问旧庄》原文赏析

  • guò
    sòng
    yuán
    wài
    zhī
    wèn
    jiù
    zhuāng
  • [
    táng
    dài
    ]
  • sòng
    gōng
    jiù
    chí
    guǎn
    líng
    luò
    shǒu
    yáng
    ā
  • wǎng
    dào
    zhī
    cóng
    yín
    shī
    gēng
    guò
  • yān
    liú
    wèn
    lǎo
    xiàng
    shān
  • gēng
    shí
    jiāng
    jūn
    shù
    beī
    fēng
    duō

原文: 宋公旧池馆,零落首阳阿。
枉道祗从入,吟诗许更过。
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
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


相关标签:抒怀感慨愁苦

译文及注释

译文:大诗人宋之问的旧山庄别墅,独自地坐落在河南偃师县西北的首阳山的山腰。恰好我绕道经过此处,看到人们随意进出,宅内却无人痕迹。前辈啊,能否允许我前来吟诗探访啊?我停留下来向老人询问宋公的子孙家世,老人告诉我,他家已无人了。我对着依然如故的山河,感到十分冷落、孤寂。看到宋公当时的园林树木,更加使我回忆起昔日的情境而感到悲伤,真是越到走下坡路,凄厉的寒风越多!

注释:宋公:指宋之问,初唐诗人,曾任考功员外郎。字延清,虢州弘农人。首阳山在河南府,虢与河南为邻,故宋有别墅在焉。池馆:指山庄别墅。
首阳:山名。阿:山腰。
枉道:绕道赶路。祇:还、依然。
杨守阯曰:言宋诗尚矣,亦许我更过而题咏乎。须溪谓是尊慕前辈之词。
淹留:停留。耆:古代年过60岁称耆。耆老:指宋之问的子孙。
将军树:指宋之悌栽种的树木。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唐天宝五年,杜甫初到长安,怀揣着对文化名流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好奇,他决定展开一次广泛的游历,以增长见识、了解社会、结识名流,从而提高自己的声誉。他游历了许多地方,领略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也结识了许多文人雅士。

在他的旅途中,他路经了诗人宋之问的故乡汾阳。宋之问是当时文坛上的一位才子,他的文著一时风靡,声名远播。然而,杜甫得知了宋之问的下场却是飘零落魄,深感人情冷暖、世事无常。这让杜甫对名利之事产生了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于是,杜甫在离开汾阳之际,写下了《过宋员外之问旧庄》这首诗。这首诗以宋之问的旧庄为背景,通过描绘旧庄的凄凉景象和宋之问的飘零遭遇,表达了杜甫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名利的思考。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触动和对名利追逐的警示,同时也表达了对宋之问的同情和对他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以杜甫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触觉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杜甫游历经历的一次写照,更是他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名利追逐的警示。这首诗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成为了杜甫文学创作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的《过宋之问旧庄》。诗中通过描写宋之问旧庄的景象和自己对其的感慨,表达了对宋之问的敬重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首先,诗的前两句“宋公旧池馆,零落首阳阿”交代了事件和地点,描绘了旧庄的凄凉景象,为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奠定了基础。这里的“零落”形容了旧庄的破败和荒凉,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

接着,诗的第二句“枉道祇从,吟诗许更过”表达了诗人对宋之问的敬重和对其诗作的赞赏。杜甫之所以匆忙地过宋庄,是因为他非常尊重宋之问的诗作,他表示为了吟诗,也许会再次访问这位诗坛前辈的故居。这里也暗示了杜甫对宋之问的崇拜和对诗歌创作的追求。

然后,诗的第三句“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描述了访问宋之问的子孙家世时的感受。诗人感到自己在这座依然如故的山河面前十分冷落和孤寂,他对宋之问“迹在人亡”的命运感到悲伤。这里通过对家世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易逝的感慨。

最后,诗的末句“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通过将军树来借景抒情,增加了悲凉的色彩。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悲凉之情。将军树作为景物的象征,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使整首诗的悲凉气氛更加凸显。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宋之问旧庄的描写和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对宋之问的敬重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凄凉的景象和借景抒情,将悲凉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诗既展示了杜甫对前辈诗人的敬仰,又表达了对光阴易逝的思考和感慨。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杜甫的照片
杜甫

杜甫(712-770)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字是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他出生在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汉族。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约有1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他的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杜甫曾居住在成都。后世为了纪念他,在成都建立了杜甫草堂。杜甫的诗歌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政治、社会、自然和人生等方面。他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对自己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表达。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广为传诵,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阅读和研究。

猜您喜欢

清平乐·烟深水阔

唐代 李白

烟深水阔,音信无由达。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悬悬离别。
尽日感事伤怀,愁眉似锁难开。夜夜长留半被,待君魂梦归来。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唐代 杜甫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
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
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
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
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邻里为我色惆怅。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
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
东飞鴐鹅后鹙鶬,安得送我置汝旁。
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有妹有妹在钟离,良人早殁诸孤痴。
长淮浪高蛟龙怒,十年不见来何时。
扁舟欲往箭满眼,杳杳南国多旌旗。
呜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为我啼清昼。四山多风溪水急,寒雨飒飒枯树湿。
黄蒿古城云不开,白狐跳梁黄狐立。
我生何为在穷谷,中夜起坐万感集。
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南有龙兮在山湫,古木巃嵸枝相樛。
木叶黄落龙正蛰,蝮蛇东来水上游。
我行怪此安敢出,拔剑欲斩且复休。
呜呼六歌兮歌思迟,溪壑为我回春姿。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
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

横江词·其三

唐代 李白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