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末同友人泛潇湘》原文赏析

  • dōng
    tóng
    yǒu
    rén
    fàn
    xiāo
    xiāng
  • [
    táng
    dài
    ]
  • cán
    fàn
    zhōu
    chù
    hǎo
    zuì
    duō
    yín
    xìng
    shì
    xiāo
    xiāng
  • jiù
    chuán
    mǎi
    piān
    meǐ
    xuě
    lái
    jiǔ
    beì
    xiāng
  • yuán
    dào
    shēn
    yuè
    yàn
    zhī
    chūn
    jìn
    bié
    héng
    yáng
  • jūn
    shèng
    cǎi
    jiāng
    shān
    jǐng
    cái
    xīn
    shī
    xiāng

原文: 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
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


相关标签:写景抒情淡泊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腊月即将结束的时候,去哪里泛舟最好呢?吟诗起兴最好的地方莫过于潇湘。靠近湘江的渔船正在捕鱼,可以买到最肥美的鱼儿,而在落雪时沽来的酒更加香醇。夜深时,深山里的猿猴啼声遍布整个岳麓山,雁儿知道春天快要到了,就离开衡阳飞回北方。我与你更好地欣赏这美丽的江山景色,将新写的诗句传到长安。

注释:残腊:指腊月即将结束的时候。腊,指农历十二月。
吟:吟诗。
潇湘:代指湖南一带。
偏:表示程度,很、最、特别。
倍:加倍。
岳麓(lù):岳麓山,在湖南长沙。
雁知春近:这里指雁从衡阳飞回北方,表示春天即将到来。
剩:更。
采:采摘,指欣赏。
帝乡:指原零陵,即现在的永州。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荀鹤与友人在残冬之时为寻取诗料、游览潇湘时所作的一首清逸之作。诗人于湘江上泛舟,置身世外,自由自在,饮酒、戏风弄雨,一切任其自然,随遇而安,以此为乐。自然的惬意寻求让他感到生活隐逸的闲适,从而写下这首诗。

在残冬时节,大自然的景色已经逐渐凋零,人们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沉闷。然而,杜荀鹤却与友人决定踏上一段寻找诗意的旅程。他们选择了潇湘地区,这个以其美丽的山水和丰富的文化而闻名的地方。

他们乘船泛舟在湘江上,感受着江水的波澜和湖光山色的美丽。在这个世外桃源般的环境中,他们完全放松下来,尽情享受着自由和宁静。他们不再受到尘世的束缚,不再被琐事所困扰,只是纯粹地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他们喝着美酒,戏弄着风和雨。他们不再追求功名利禄,也不再为生活的琐事烦恼。他们只是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地生活着。他们的心境如同湘江的波澜一样宁静,如同山间的云雾一样自由。

这种自然的惬意寻求让杜荀鹤感到生活的闲适和隐逸。他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远离了尘嚣和纷扰。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思绪得到了舒展,灵感也随之涌现。于是,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写下了这首清逸的诗作。

这首诗展现了杜荀鹤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态度。他通过与友人的旅行,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满足。他的诗作也成为了人们心灵的寄托,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闲适。这首诗作成为了他创作背景的重要一部分,也成为了他艺术创作的源泉。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潇湘地区的景色和诗人的心情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淡泊和悲凉情感。

首先,诗人选择潇湘地区作为游览的目的地,是因为这里有最多的吟兴之地。诗中提到的“残腊”指的是冬末的时候,诗人在船上游览,享受着冬末的乐趣。他买来的鲜鱼和踏雪沽来的酒都特别美味,这些细节描写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贫困的豁达态度。

接着,诗人描绘了潇湘地区的景物,如衡山回雁峰和猿猴。夜晚的猿啼和春天即将到来的雁飞,都是潇湘地区典型的景象。这些景物引发了诗人的思考和愁思,表达了他对壮志难酬和贫困境遇的无奈之情。

最后,诗人说明了他与友人一同游览潇湘的目的,就是为了采取这里的美景来创作新的诗歌。他用“剩”字来形容自己的心情,表达了他除了创作诗歌之外别无他事的心态。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传诵到京都长安,因为长安是唐朝的政治文化中心,诗人的作品传到那里才能得到更多的认可。

整首诗通过描绘潇湘地区的景色和诗人的心情,展现了诗人的淡泊和悲凉情感。诗中没有直接表述诗人的内心,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表达,将诗人的内心活动表现得真切、丰满,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杜荀鹤的照片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他是汉族,出生在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他以诗才闻名,自成一家,尤擅长宫词。在大顺二年,他考中进士,成为第一名,但他选择回到故乡九华山。后来,宣州田頵派他去汴京(今河南开封)与朱全忠通好,朱全忠对他非常礼遇,任命他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和知制诰。然而,他因为侮辱地方官员而招致众怒,有人想要杀他,但未能成功。他在天祐初年去世。他自己将他的文集命名为《唐风集》,共有十卷,但现在只编有三卷诗集。关于他的事迹可以在孙光宪的《北梦琐言》、何光远的《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和《唐才子传》中找到。

猜您喜欢

闲居书事

唐代 杜荀鹤

竹门茅屋带村居,数亩生涯自有馀。鬓白只应秋炼句,
眼昏多为夜抄书。雁惊风浦渔灯动,猿叫霜林橡实疏。
待得功成即西去,时清不问命何如。

唐代 杜荀鹤

风搅长空寒骨生,光于晓色报窗明。江湖不见飞禽影,
岩谷时闻折竹声。巢穴几多相似处,路岐兼得一般平。
拥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

夏日题悟空上人院

唐代 杜荀鹤

三伏闭门披一衲,兼无松竹荫房廊。
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得心中火自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