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鹤(846~904)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他是汉族,出生在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他以诗才闻名,自成一家,尤擅长宫词。在大顺二年,他考中进士,成为第一名,但他选择回到故乡九华山。后来,宣州田頵派他去汴京(今河南开封)与朱全忠通好,朱全忠对他非常礼遇,任命他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和知制诰。然而,他因为侮辱地方官员而招致众怒,有人想要杀他,但未能成功。他在天祐初年去世。他自己将他的文集命名为《唐风集》,共有十卷,但现在只编有三卷诗集。关于他的事迹可以在孙光宪的《北梦琐言》、何光远的《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和《唐才子传》中找到。
杜荀鹤是唐末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语言通俗、风格清新而著称。据传,他是杜牧的私生子,出身寒微。他曾多次参加长安的考试,但都没有成功,只能返回故乡。黄巢起义军席卷山东和河南一带时,他再次从长安回到家乡,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杜荀鹤才华横溢,但他的仕途却一直坎坷,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然而,在诗坛上,他却享有盛名,被誉为“杜荀鹤体”,擅长写宫词。由于长期居住在九华山,他创作了许多描绘九华山景色的诗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他在客居他乡时写的《秋日怀九华旧居》表达了他放弃官职归隐九华的心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苦。在《自江西归九华有感》、《题所居村舍》和《山中寡妇》等作品中,他揭露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官员的残忍和军阀的混战,以及人民的苦难和呼声,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状况。
杜荀鹤一生以诗为业,他最著名的诗作之一是《春宫怨》,通过宫女的不幸命运来象征自己的才华无法得到发扬的比喻手法,展示了他高超的艺术手段。然而,杜荀鹤的主要成就在于他为人民苦难而同情的作品。《时世行》、《山中寡妇》和《乱后逢村叟》等作品深刻地描绘了战乱使农村人民遭受沉重苦难的场景。《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揭露了地方藩镇趁火打劫的罪行。在这些诗篇中,他再现了黄巢起义被平定后,藩镇混战时期人民的痛苦生活。这些诗篇运用律诗和绝句的形式,语言清新通俗,富有力量。
杜荀鹤的诗集《杜荀鹤文集》在宋代蜀刻本中流传至今。尽管他在仕途上未能如愿,但他的诗作却为后人所称道,成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才华,也反映了唐末军阀混战时期人民的悲惨遭遇和社会矛盾。杜荀鹤的诗歌成就不容忽视,他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考,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杜荀鹤生平详情»
尽,百年无称意。这句话道出了他一生以诗为业的心境。杜荀鹤出身寒微,但他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使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晚唐诗人。
杜荀鹤的诗集《唐风集》保存了他的300多首诗歌,主要以律诗和绝句为主。在唐末诗歌中,可以大致分为三大流派。第一派是以艳丽著称的温李派,以韩□为代表;第二派是以寒瘦苦吟为主的贾岛派,以李洞等为代表;第三派则着重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继承元白新乐府衣钵,以皮日休等为代表。而杜荀鹤的诗歌基本上属于贾岛派,他的作品表现了山林生活和寂静境界。
尽管杜荀鹤的诗集中也有一些温李风格的诗歌,比如《春宫怨》,被人称为宫词为唐第一。这首诗通过宫女的不幸身世来象征自己怀才不遇,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手腕。然而,杜荀鹤诗歌的主要成就却在于一些同情人民苦难和传承元白精神的作品。
杜荀鹤的诗歌中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关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民生活的描绘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山林的宁静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贫困和苦难的同情之情。他的诗歌中融入了元白的精神,强调了诗人的社会责任和对人民的关怀。
杜荀鹤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坎坷和辛酸。他出身寒微,但他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使他不断追求诗歌的境界。他曾多次应考,但都未能中举,最终选择了归隐山林,过着田园生活。然而,他的才华和声名并没有被埋没,他的诗歌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传颂和赞誉。
杜荀鹤的诗歌成就虽然不及一些当时的大家,但他的作品中所蕴含的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使他成为了晚唐诗坛上一位独特的存在。他的诗歌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才华和情感,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他的诗歌成为了后人了解晚唐社会的重要窗口,也为后世的诗人树立了榜样。
杜荀鹤文学贡献详情»
杜荀鹤是唐代晚唐时期的一位诗人,他的字是彦之,号九华山人。他出生在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家境贫寒。他曾多次前往长安参加考试,但都没有中举,最后只能返回家乡。正是在黄巢起义军席卷山东、河南一带的时候,他再次从长安回到了家乡。从那时起,他过着“一入烟萝十五年”的生活,过着田园诗人的生活。
杜荀鹤的诗才温文尔雅,他的朋友温为曾经送他名为礼部,使他得以在大顺二年(891年)中进士,成为翰林学士。然而,由于政局动荡,他在得中之后的次年又回到了故乡。在宣州,他得到了田頵的赏识,被任命为从事。天复三年(903年),田頵起兵叛杨行密,派遣杜荀鹤前往大梁与朱温联络。然而,田頵最终失败身亡,朱温却表荐了杜荀鹤,任命他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不久之后,杜荀鹤遭遇重疾,不久便去世了。
杜荀鹤的诗集《唐风集》在明代汲古阁刊本中广为流传。近代刘世珩编辑的《贵池先哲遗书》中还有一卷补遗。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刘刻本为底本,根据《全唐诗》进行补录和校勘,编成了《杜荀鹤诗》,与《聂夷中诗》一同出版。此外,清初的席刻本《唐诗百名家全集》中也收录了杜荀鹤的作品,题为《杜荀鹤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还影印了宋蜀刻本的《杜荀鹤文集》三卷。
杜荀鹤是晚唐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作流传至今,为后人所推崇。他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都展现了他的才华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杜荀鹤介绍详情»
朱温:一个专横霸道的屠夫皇帝
朱温,本名朱全忠,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曾是黄巢手下的大将,后来投降朝廷,逐渐升至凤翔、静难、武定、昭武四镇节度使的官职,最终自立为帝。然而,他的统治方式却充满了暴虐和残忍,被人们称为“屠夫皇帝”。
朱温的专横霸道表现在他杀人如麻的行为上。他被比作老虎,只要身边的人稍微违背了他的意愿,立刻就会被杀掉。据说他手下的官吏每天上班之前都要与家人辞行,准备好面对死亡,晚上回家后才能庆祝又活了一天。他的宾客们也在这种恐怖的氛围中度过了煎熬的日子。
杜荀鹤是一位文人,他曾游历大梁(今河南开封),并献上了一首名为《时世行》的诗给朱温,希望他能减轻百姓的负担。然而,朱温并不满意这首诗,认为杜荀鹤应该稍微改变一下写作风格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于是,杜荀鹤又写了三十首《颂德诗》来取悦朱温。
宋真宗时的宰相张齐贤在《洛阳缙绅旧闻记》中提到,杜荀鹤曾将自己写的颂扬诗托人转交给朱温,表达了想见他一面的愿望。然而,相关的官员将这件事转达给朱温时,他好像没有听到一样。于是,杜荀鹤在大梁住了几个月,进退两难。
原来,只要有人想要见朱温,如果他们的姓名已经被通报过,而朱温又想见这个人,但他不在的话,相关官员就会被追究责任,甚至可能丧失性命。因此,这些来求见的人即使等了半年也不能离开。有的宾客困在客舍中,没有钱和衣物,饥寒交迫,负责接待的人也要留住他们,否则他们就会得罪朱温。所以杜荀鹤每天都要去接见宾客的地方,等待朱温的接见。
有一天清早,朱温在屋里问:“杜荀鹤在哪里?”左右回答:“在客舍里。”于是立即派人去找杜荀鹤,他疾驰如飞赶到。然而,还没等见到朱温,突然来了一批人,朱温一直见他们见到中午才回家。杜荀鹤对那些官员们说:“我饥饿得很厉害,想回去了。”那些人为他摆上了食物,说:“大爷,您给我们留条命吧!如果大王出来要见你,再说你又回去了,我们求死都来不及了!”
果然,还没到晚上,朱温就出来了。他坐在那里叫手下的人拿来骰子,然后在那里掷骰子,好像在卜什么一样。
朱温的统治方式残暴无情,他的专横霸道使得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对待宾客和朝臣的态度冷酷无情,让人们不敢有丝毫违背他意愿的念头。他的统治方式也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和反抗,最终导致了他的覆灭。朱温的一生充满了血腥和暴力,他的名字成为了历史上一个令人胆寒的代名词。
杜荀鹤苦求为官详情»
杜荀鹤:现实主义诗人的真趣
杜荀鹤是晚唐时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提倡诗歌要传承风雅传统,反对浮华,他的诗作平易自然,朴实质朴,清新秀逸。他的诗集《唐风集》(十卷)中的三卷被收录在《全唐诗》中。
杜荀鹤的诗作中常常自咏,表达了他作为诗人的本性和对诗歌的热爱:“无人开口不言利,只我白头空爱吟。”、“苦吟只天性,直道世将非。”、“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不是营生拙,都缘觅句忙。”、“自小僻于诗,篇篇恨不奇。苦吟无暇日,华发有多时。”、“多惭到处有诗名,转觉吟诗僻性成。”他对自己的诗歌才华感到自豪,也表达了他对诗歌的执着追求。
其次,杜荀鹤的诗作中经常题赠僧侣和寺院隐居山士,显示出他对佛门的一定领悟和向往。
另外,杜荀鹤的诗作中不刻意规避重复的字词,他写道:“满酌劝君酒,劝君君莫辞。”、“今日偶题题似着,不知题后更谁题。”、“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朝喜花艳春,暮悲花委尘。不悲花落早,悲妾似花身。”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情感的表达。
杜荀鹤一生贫困,但他励志好学,他的诗作中常常出现“贫”字,他写道:“昼短夜长须强学,学成贫亦胜他贫。”他的诗作虽然成就一般,但因为他守贫乐道,他的诗作也能够表达出真正的诗意。虽然他也不免担忧干禄戚怀,但这也是人之常情。
杜荀鹤的诗题材可以分为三类,不同的题材也带来了不同的风格。他写了大量描写山林隐居生活的五律诗,追求枯寂静冷的境界,与晚唐贾岛派的风格相近。他的艳情诗接近于温庭筠、李商隐等诗人的风格。他的代表作《春宫怨》以宫女身世象征怀才不遇,被誉为唐代第一宫词,其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颇有名气,被称为杜诗三百首,尽在一联中。
杜荀鹤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得以确立,是因为他反映了现实,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他的诗作《时世行》中的《山中寡妇》、《乱后逢林叟》描写了战乱造成的农村凋敝;《题所居村舍》写了战乱造成的农村凋敝;《再经胡城县》声讨了杀人升官的官吏;《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指责了藩镇乘乱拥兵的野心;《蚕妇》描写了农村妇女的辛劳。这些作品奠定了杜荀鹤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总的来说,杜荀鹤的诗作成就一般,但因为他守贫乐道,他的诗作能够表达出真正的诗意。他的诗作题材多样,风格各异,但都能够反映出他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他的诗作在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杜荀鹤作品特点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