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月色和星光立刻被乌云遮挡,眼前是一片模糊的山影,耳中是动荡的江声,暗然愁绪。
半夜仍独坐灯前,十余年来的坎坷经历以及耳闻目击的不平世事,一下子随着大雨涌上了心头。
注释:旅舍:一作“旅馆”或“旅中”。旅舍指旅行中的住宿地点。
坐来:顿时、顷刻。坐,表示无缘无故。
岳色:即山色,岳,山色高大的山为岳。
十年事:指诗人十余年来经历的事情。
和雨:跟雨声一起。和,《才调集》作“随”。
《旅舍遇雨》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是一首借景抒怀的作品,通过描写雨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孤寂。诗人在雨夜中回忆起自己十年的流浪生活,通过与雨夜和灯光的对比,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悲苦和孤愤情绪。整首诗情景交融,没有使用典故,也没有雕琢修饰,而是通过纯粹的描写,使得诗人的忧伤和自怜情绪在言外流露。
诗的开篇两句,诗人先从室外的天空描写,再转向地面的景象。古人认为情景虽然有心境和物象之分,但情景相生,可以互相影响。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正是情景相生的例证,描写的景物不仅触发了诗人的情思,也融入了诗人的心境和感情。通过情绪的酝酿和处理,诗人创造出了一种浓重而压抑的氛围,很好地烘托了诗人身处困境、壮志难酬的孤愤悲苦心态。尤其是“暗结愁”三字,看似在描写景物,实际上已经在描写诗人自己,这正是“托物言志”的手法。
后两句描写了诗人当时的独特感受。诗人通过转换笔锋,从室外转向室内,从广阔的自然景象回到了自己的内心。窗外漆黑如墨,室内只有一盏孤灯,这种室外与室内的对比,引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的坎坷遭遇,雨夜这个特定的情景触发了他的回忆,这些回忆已经深深地印在他的心头。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凄苦和孤愤的情绪,他怀念、咀嚼、总结和反思,其中的滋味只能由他自己品尝。
整首诗采用了七绝的形式,布局上先从天空描写到地面,先从室外转向室内。通过“半夜灯前”和“月华星彩”的对比,以及“一时”和“十年”的呼应,诗人巧妙地构建了时间和空间的错落有致,形成了一种俯仰开合、百感苍茫的情思和意境,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概括力。整首诗从头到尾都没有一点亮色,这正反映了作者内心悲苦的状态。
《旅舍遇雨》赏析详情»
杜荀鹤(846~904)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他是汉族,出生在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他以诗才闻名,自成一家,尤擅长宫词。在大顺二年,他考中进士,成为第一名,但他选择回到故乡九华山。后来,宣州田頵派他去汴京(今河南开封)与朱全忠通好,朱全忠对他非常礼遇,任命他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和知制诰。然而,他因为侮辱地方官员而招致众怒,有人想要杀他,但未能成功。他在天祐初年去世。他自己将他的文集命名为《唐风集》,共有十卷,但现在只编有三卷诗集。关于他的事迹可以在孙光宪的《北梦琐言》、何光远的《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和《唐才子传》中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