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门奉先寺》原文赏析

  • yóu
    lóng
    mén
    fèng
    xiān
  • [
    táng
    dài
    ]
  • cóng
    zhāo
    yóu
    gēng
    宿
    zhāo
    jìng
  • yīn
    shēng
    lài
    yuè
    lín
    sàn
    qīng
    yǐng
    lài
    zuò
    líng
    lài
  • tiān
    xiàng
    weǐ
    yún
    shàng
    lěng
  • jiào
    wén
    chén
    zhōng
    lìng
    rén
    shēn
    xǐng

原文: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虚籁 一作:灵籁)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相关标签:地方洛阳夜晚写景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很幸运地在寺僧的引导下游览了龙门奉先寺,晚上还住在了这个寺庙里。只听到阴暗的山谷里传来阵阵风声,透过树枝可以看到月光闪烁着清亮的光影。那高耸的龙门山就像靠近了天上的星辰,夜晚住在奉先寺中,感觉就像躺在云中一样,只觉得寒气透过衣服。在即将醒来的时候,听到佛寺的晨钟敲响,那钟声触动人心,使人深刻地警醒。

注释:龙门奉先寺:龙门即伊阙,俗称龙门山,在河南省洛阳市南,自六朝以来,这里就是佛教胜地,寺院众多,佛事兴盛。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一座石窟,寺中有卢舍那大佛像及石刻群,雄伟壮观,为龙门石窟之首。
招提:梵语,译义为四方,后省作拓提,误为招提。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之僧的住处为招提房。此诗乃以招提名寺僧。
阴壑(hè):幽暗的山谷
虚籁(lài):指风声。
清影:清亮的光影,指月光。
天阙(què):一作”天窥“,本为星名,此指龙门。
象纬:指的是星象经纬,即日月五星,这里当指夜空中的星辰。
云卧:龙门山高入云,夜晚住在奉先寺,感觉就像躺在云中。
觉:睡觉。
深省:醒悟,慨叹。 《游龙门奉先寺》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而闻名。在他的一生中,他游历了许多地方,领略了各种各样的风景和人文景观。而这首诗《夜泊牛渚怀古》则是他在洛阳时所作。

当时,杜甫年仅25岁,正值青年时期的他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的热情。他来到洛阳,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希望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些灵感和启示。

在洛阳的一天,杜甫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欣赏了城市的繁华和独特的文化氛围。当夜幕降临时,他选择了在龙门奉先寺过夜。这座寺庙位于洛阳市郊,环境幽静,宁静祥和。

夜晚的龙门奉先寺,月光洒在古老的建筑上,映照出一片神秘而古朴的景象。杜甫静静地坐在寺庙的庭院中,感受着这里的宁静和历史的沉淀。他的心灵在这个时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安宁。

在这个寂静的夜晚,杜甫开始思考起过去的岁月和历史的变迁。他想起了古代的牛渚,那个曾经繁华的城市,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他感叹着时间的无情和岁月的流转,思考着人类的兴衰和命运的无常。

于是,他开始写下了这首《夜泊牛渚怀古》。他用深沉的笔触描绘了牛渚的昔日繁华和今日的凄凉,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他的诗作充满了对时光流转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思索,展现了他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人生的热爱。

这首诗作成后,杜甫将其带回了长安,与其他文人分享。他们对这首诗赞叹不已,认为它是杜甫早期创作中的佳作之一。这首诗也成为了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被后人广为传诵和赞美。

通过这首诗,《夜泊牛渚怀古》,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和对历史的思考。这首诗作成于他游历洛阳时的一夜,记录了他在龙门奉先寺的夜晚所感所思。它不仅展现了杜甫的才华和情感,也反映了他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游龙门奉先寺》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以夜宿奉先寺为背景,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色和感受,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的初步认识和内心的深思。诗人在僧人的陪伴下游赏,晚上借宿在寺中,而诗的题目虽然是游寺,但实际上更注重描写夜宿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首先,诗人用四句来描写夜宿的景色。他描述了幽暗的山谷中阵阵冷风的声音,以及月光下林木被风吹动的景象。诗人运用了一个“散”字来描绘林木的动态,形象地表现了林木在风中摇曳的样子。接着,诗人抬头看到晴朗明澈的夜空中挂满了星辰,他用一个“逼”字来形容星辰仿佛要向人逼近的压迫感。最后,诗人描述了自己夜卧时身上衣服单薄,感受到蚀骨侵肌的清冷,创造了一个虚白高寒的环境。这样的环境使人忘却尘俗之念,心灵得到净化。

接下来的两句“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富有深意。诗人在快要醒来时听到清晨的钟声,这突然的声音让他产生了深刻的警悟和思考,仿佛禅家顿悟一般。

整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描绘了夜宿奉先寺的所见所闻,展现了诗人青年时期的敏锐感受能力和对佛教的初步认识。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色和感受,诗人表达了对尘世的忘却和内心的净化,以及在清晨钟声中产生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对佛教的初步认识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游龙门奉先寺》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杜甫的照片
杜甫

杜甫(712-770)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字是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他出生在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汉族。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约有1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他的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杜甫曾居住在成都。后世为了纪念他,在成都建立了杜甫草堂。杜甫的诗歌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政治、社会、自然和人生等方面。他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对自己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表达。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广为传诵,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阅读和研究。

猜您喜欢

春夜

宋代 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好事近·湖上

宋代 苏轼

湖上雨晴时,秋水半篙初没。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
醉中吹坠白纶巾,溪风漾流月。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

夜泊宁陵

宋代 韩驹

汴水日驰三百里,扁舟东下更开帆。
旦辞杞国风微北,夜泊宁陵月正南。
老树挟霜鸣窣窣,寒花垂露落毶毶。
茫然不悟身何处,水色天光共蔚蓝。

夜渡江

唐代 姚崇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

暑夜

明代 全室宗泐

此夜炎蒸不可当,开门高树月苍苍。
天河只在南楼上,不借人间一滴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