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忧集行》原文赏析

  • bǎi
    yōu
    xíng
  • [
    táng
    dài
    ]
  • nián
    shí
    xīn
    shàng
    hái
    jiàn
    huáng
    zǒu
    lái
  • tíng
    qián
    yuè
    zǎo
    shú
    shàng
    shù
    néng
    qiān
    huí
  • jīn
    shū
    shí
    zuò
    zhī
    duō
    shào
    xíng
  • qiáng
    jiāng
    xiào
    gòng
    zhǔ
    rén
    beī
    jiàn
    shēng
    bǎi
    yōu
  • mén
    jiù
    kōng
    lǎo
    yán
    tóng
  • chī
    ér
    zhī
    jiào
    suǒ
    fàn
    mén
    dōng

原文: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相关标签:岁月生活凄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
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至少千回。
可又想现在由于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
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来却勉作笑语,迎奉主人。不禁悲从中来,忧伤满怀。
一进家门,依旧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倦之色。
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

注释:
心尚孩:心智还未成熟,还像一个小孩子。杜甫十四五岁时已被当时文豪比作班固、扬雄,原来他那时还是这样天真。
犊:小牛。健:即指下二句。
少行立:走和站的时候少,是说身体衰了。
强:读上声。强将笑语:犹强为笑语,杜甫作客依人,故有此说不出的苦处。真是:“声中有泪,泪下无声”。主人:泛指所有曾向之求援的人。
依旧:二字痛心,尽管百般将就,却仍然得不到人家的援助,穷得只有四壁。
此句是说老妻看见我这样愁眉不展也面有忧色。
古时庖厨之门在东。这二句写出小儿的稚气,也写出了杜甫的慈祥和悲哀。他自己早说过:“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但也正是这种主活实践,使杜甫对人民能具有深刻的了解和同情。 《百忧集行》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在唐代,杜甫是一位备受赞誉的诗人,他的诗作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真实的描写而闻名于世。然而,在《百忧集行》这首七言古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杜甫的生活境况却是极其困苦的。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当时杜甫已经在成都的草堂定居。然而,他的生活却是一片贫困和困顿。他没有足够的财富来维持自己的生计,只能充当幕府,依靠他人的帮助来度日。

在这个时期,杜甫的生活状态可以说是一片忧愁和困苦。他的诗中充满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关注,他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贫困、饥饿和战乱的描写,他用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这些不幸境遇的痛苦和无奈。

《百忧集行》这首诗正是杜甫对自己困境的真实写照。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忧愁和无助,他感叹自己的贫困和困顿,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关切。这首诗作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诗人的独特视角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

尽管杜甫的生活困苦,但他并没有放弃对诗歌的追求。他用自己的诗作传达了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民的关怀,成为了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百忧集行》这首诗作正是他在困境中坚持创作的产物,展现了他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思考。

总的来说,《百忧集行》这首七言古诗是杜甫在贫困和困顿中创作的产物,它展现了他对自己困境的真实写照,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关切。这首诗作体现了杜甫作为一位诗人的独特视角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成为了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百忧集行》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首诗以回忆少年时光为开篇,描述了杜甫年少时的无忧无虑、朝气蓬勃的状态。诗中提到了杜甫频繁上树摘取梨枣的情景,展现了他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童心。然而,诗人并非用喜悦的心情来颂扬少年自我,而是以忧伤的心情回忆起那段无忧无虑的生活,蕴含着悲痛、愤懑的感情。

接着,诗人转向描写自己年老体衰的现状。他用“倏忽已五十”来形容时间的飞逝,表达了岁月的沧桑。由于年老力衰,诗人行动不便,只能多坐卧而少行立。然而,他却不能静养,因为生活无着,还需要出入于官僚之门,察言观色,养活一家老小。诗人内心痛苦,悲伤满怀,发出了“悲见生涯百忧集”的概叹。这一句成为全诗的诗眼,凝聚了诗人的情绪。诗人的悲不仅因为年老,还因为贫穷,更因为依附别人、缺乏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他悲的不仅是一时一事,而是一生。他为人民而悲,为自己的境遇而悲。全诗以“悲见生涯百忧集”为主线,与诗题相呼应,同时也揭示了诗人的贫困境遇。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回忆少年时光和描写年老贫困的现状,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诗人以忧伤的心情回忆过去的无忧无虑,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悲痛和无奈。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杜甫的才华和对人生的思考。 《百忧集行》鉴赏详情»

唐代诗人杜甫的照片
杜甫

杜甫(712-770)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字是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他出生在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汉族。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约有1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他的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杜甫曾居住在成都。后世为了纪念他,在成都建立了杜甫草堂。杜甫的诗歌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政治、社会、自然和人生等方面。他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对自己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表达。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广为传诵,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阅读和研究。

猜您喜欢

蒹葭

唐代 杜甫

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
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
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
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

唐代 杜甫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近侍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绝句漫兴九首·其四

唐代 杜甫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