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
注释:
汉宫春:词牌名。《高丽史·乐志》名《汉宫春慢》。《梦窗词集》入“夹钟商”。各家句读多有出入,通常以《稼轩长短句》为准。九十六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立春日:古称“立春”春气始而建立,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逐渐解冻。《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为小幡,谓之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南朝·陈·徐陵《杂曲》:“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
“春已”三句:谓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春幡:古时风俗,每逢立春,剪彩绸为花、煤、燕等状,插于妇女之发,或缀于花枝之下,曰春播,也名恬胜,彩胜。稼轩《蝶恋花·元日立春)词起句云:“谁向椒盘答彩胜。”此风宋时尤盛。
“无端”两句:言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无端:平白无故地。
“年时”两句: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年时燕子:指去年南来之燕。酉园:汉都长安西邦有上林苑,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都称西园,专供皇帝打猎和游赏。此指后者,以表现作者的故国之思。
“浑末办”两句:言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浑:全然。黄柑荐洒:黄柑酪制的腊酒。立春日用以互献致贸。更传:更谈不上相互传送,青韭堆盘:《四时宝鉴》谓“立春日,唐人作春饼生菜,号春盘”。又一说,称五辛盘。《本草纲目·菜部》:“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募惹、芥辛嫩之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号五辛盘。
《汉宫春·立春日》译文及注释详情»
《汉宫春·立春日》是辛稼轩在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刚刚成家时创作的。当时,辛稼轩寓居在京口(今镇江),他在绍兴三十二年就已经有了家室,与范邦彦之女、范如山之妹成婚了。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辛稼轩在创作这首词时正值立春日,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开始。立春日的到来意味着寒冬即将过去,万物开始复苏,大地重新充满生机。辛稼轩可能受到了这个节气的启发,创作了这首以春天为主题的词,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喜悦。
其次,辛稼轩在创作这首词时正处于新婚的喜悦之中。他与范邦彦之女成婚后,开始了新的家庭生活。这首词可能是他在新婚之际为妻子写的一首赞美之作,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深深的爱意和对婚姻生活的美好期待。
总的来说,辛稼轩在创作《汉宫春·立春日》时,受到了立春节气和自己新婚生活的双重启发。他以春天为主题,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喜悦,同时也表达了对妻子和婚姻生活的深深的爱意和美好期待。这首词既是对春天的赞美,也是对婚姻生活的赞美,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喜悦和幸福。
《汉宫春·立春日》创作背景详情»
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词中通过描绘立春时节的景物,暗喻南宋政局的不安定。作者以自然界的气候多变来暗指南宋最高统治集团的碌碌无为,表达了对政局的不满和担忧。词的下片则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国家的忧国怀乡之情。作者想到立春之后,东风就会吹送出柳绿花江的一派春光,表达了他急欲报国、收复失土的决心。同时,他也深恐自己岁月虚度,对于恢复事业的担忧和惆怅也表露无遗。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国家的深情厚意,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前途的期望。 《汉宫春·立春日》赏析二详情»
寓意连绵不断的忧愁。这里的连环指的是一种玉制的饰品,由多个环连在一起,象征着连绵不断的忧愁。作者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困惑,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能够解开心中痛苦的人。
接下来的几句“春已归来,却笑我、独自伤情”,再次强调了春天的到来,但作者却感到孤独和伤感。这种对春天的反差描写,使整个词意境更加深刻。
最后一句“何时解我、心中连环”,表达了作者对于解开心中痛苦的渴望。通过对春天的描写,作者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展现了内心的矛盾和苦闷。整首词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痛苦,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共鸣。
《汉宫春·立春日》赏析一详情»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原名坦夫,后改名幼安,又有别号稼轩,是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在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后回到南宋。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职位。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曾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战守之策。他的词作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谴责。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既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时执政者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后来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