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有所思》原文赏析

  • ·
    yǒu
    suǒ
  • [
    jìn
    xiàn
    dài
    ]
    máo
    dōng
  • zhèng
    shì
    shén
    yǒu
    shì
    shí
    yòu
    lái
    nán
    guó
    fāng
    zhī
  • qīng
    sōng
    xiàng
    cāng
    tiān
    bài
    fēn
    suí
    shuǐ
    chí
  • zhèn
    fēng
    leí
    jīng
    shì
    jiè
    mǎn
    jiē
    hóng
    绿
    zǒu
    jīng
  • píng
    lán
    jìng
    tīng
    xiāo
    xiāo
    guó
    rén
    mín
    yǒu
    suǒ

原文: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
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
凭栏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相关标签:叙事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正逢首都北京是有事的时候,再一次来到南方巡视泽国水乡。
革命小将好似那高洁的松柏直向苍天,走资派好似枯落的败叶只能随着流水逝去。
新的革命风暴席卷苍天,气势恢宏;亿万人民身穿绿军装投入战斗、高举红语录形成一片红海洋,无数红旗上下翻卷。
在那潇潇细雨中凭栏静,想到全国人民此时此刻应该也有所思索吧。

注释:神都:古谓京城。这里指首都北京。
南国:中国南方的泛称。作者写这首诗的前后,正在南方巡视。1966年5月15日在杭州;途经长沙于17日到韶山滴水洞,在这里住了11天;28日赴武汉。
凭栏静听潇潇雨:化用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凭栏处潇潇雨歇”句。阑同栏。潇潇,骤急的雨势。
故国:即祖国。 《七律·有所思》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1966年初毛泽东对中宣部和北京市委的指责,以及他提出的“打倒阎王、解放小鬼”的口号。随后,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五·一六通知》,错误地对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进行批判。与此同时,毛泽东离京南巡,并在回来后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将斗争的矛头指向了“以刘少奇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这些事件构成了写此诗时的历史背景。 《七律·有所思》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围绕着一首诗进行解读。诗的第一句“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表达了诗人在北京有事之时来到南国的情景。接下来的几句诗通过描述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之、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等场景,展现了革命的激烈与壮观。

赏析中指出,“正是神都有事时”一句表现出了急迫感,突出了标题的重要性。而“又来南国踏芳枝”一句则给人一种春风拂面的暖意和柳暗花明的感觉。芳枝在这里喻指人民群众朝气蓬勃的笑脸。这引发了读者的思考,革命是否成功了?我们是否真的无忧无虑了?

接下来的几句诗中,“青松怒向苍天发”表达了青年人的情怀和高洁傲雪的节操。而“败叶纷随碧水之”则暗示了动荡抉择的愁绪。碧水指的是人民的力量,而“碧水”一词取自李白的诗句,寓意着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主宰新形成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最后两句“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描绘了群众运动的壮观场面。亿万人民身穿绿军装投入战斗,高举红语录形成一片红海洋,无数面红旗上下翻卷,形势如急风暴雨,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

整篇赏析通过对诗中各句的解读,展现了革命的激烈与壮观,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革命成功与否的思考。诗中的场景描写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展现了诗人对革命的热情与信心。 《七律·有所思》赏析详情»

猜您喜欢

七律二首·送瘟神

近现代 毛泽东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近现代 毛泽东

颜斶齐王各命前,多年矛盾廓无边,而今一扫纪新元。
最喜诗人高唱至,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上战旗妍。

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近现代 毛泽东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