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夕阳映红了西天,携带妓女的公子在丈八沟放船。啊,柔和的风轻轻吹拂水面,细小的波浪起伏着闪烁。
河岸两边的绿竹茂密幽深,游士们在这里设宴。盛开的荷花多么鲜艳,看着它们给炎热增添凉爽。
诸位公子今天格外殷勤,将冰块调制成冷饮;佳人们兴致高涨要唱歌,唱之前忙着打扮妆容。
天气不好,景色大打折扣,头顶的乌云突然出现,作为陪客的我急忙仰望天空,灵感一动,挺起诗肩。
飘落的雨点打湿了席子,瞬间暴雨淋湿了头发,卷起的狂风猛烈地袭击船只,仿佛要翻掉锦舟。
船上擅长歌唱的越女啊,红裙子被淋得湿漉漉;擅长歌唱的燕姬眉毛含着愁思,在狂风中难以试唱美妙的歌声。
冒着雨摇动船桨靠近堤岸,柳树系着缆绳,牢牢地系住船只,船上的布幔掉入水中,漫卷着浪花漂浮。
回程中人们心情低落,怨恨暴雨增添了寒冷。暴雨驱散了炎热,五月的凉爽仿佛初秋。
注释:
丈八沟:唐长安城中的地名。原为一条人工渠,建于唐代天宝年间,老百姓沿着渠道居住。此诗题注:下杜城西有第五桥、丈八沟。纳凉:乘凉。南朝陈徐陵《内园逐凉》诗:“纳凉高树下,直坐落花中。”
放船:开船,行船。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小人引船,或迟或速,或停或待,又放船纵横,撞人触岸。”
公子:称富贵人家的子弟。调冰水:用冰调制冷饮的水。
佳人:美女。雪藕丝:把藕的白丝除掉。
片云:极少的云。南朝梁简文帝《浮云诗》:“可怜片云生,暂重复还轻。”
沾:打湿。
急:一作“恶”。
越女:越地的美女,代指歌妓。
燕姬:燕地的美女,代指歌妓。翠黛:眉毛的别称。古代女子用螺黛(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画眉,故名。
缆:系船的绳子。
宛:一作“卷”。
翻:却。萧飒:(秋风)萧瑟。杜甫《相从歌赠严二别驾》:“成都乱罢气萧飒,浣花草堂亦何有。”
陂塘:池塘。此指丈八沟。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杜甫早年困居长安时的生活情况。据仇兆鳌所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无法确定,但大致应该是在天宝年间未乱时作的。杜甫当时陪伴一些贵公子和妓女一起纳凉,这是为了在长安生活中能够谋生而不得不采取的方式。这段背景揭示了杜甫早年的贫困和艰难,以及他为了生计而不得不与社会底层人士交往的现实。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两首诗进行了分析和解读。第一首诗描述了游览之前的美好景色和人们的平静心情。首联通过描绘晚上湖上的景色,创造了一个色彩鲜明的图画。第二联则通过描述竹林和荷花,既展示了静态美,又强调了动感。第三联则着重描写了船上的人物,给诗增添了鲜明的特色。尾联则巧妙地扣住了“遇雨”的主题,为第二首诗埋下了伏笔。
第二首诗则着重描绘了游览“遇雨”后作者的心情。诗中强调了风雨来得迅猛,与第一首诗的平静画面形成了鲜明对比。最后两句则展示了作者潇洒风流的精神面貌,表达了对生活中小插曲的淡然态度。
通过这篇赏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两首诗在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方面的巧妙运用。第一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色彩鲜明的图画,展示了游览之前的美好景色和人们的平静心情。而第二首诗则通过对风雨的描绘和作者心情的表达,展示了游览“遇雨”后的变化。整篇赏析通过对两首诗的分析,展示了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赏析详情»
杜甫(712-770)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字是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他出生在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汉族。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约有1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他的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杜甫曾居住在成都。后世为了纪念他,在成都建立了杜甫草堂。杜甫的诗歌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政治、社会、自然和人生等方面。他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对自己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表达。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广为传诵,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阅读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