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我已经白发萧萧了,却还是一个郡丞,又一次在隆兴府观看上元节的花灯。我也不屑和那些无耻之徒争什么长短高低,还不如东奔西走,挣二斗米糊口吃饭。小吏操办公文时对上司低声下气,有人来苦声劝说,却模棱两可,含糊其事。我正准备归里赋闲的行装,不信你看,我游走用的藤杖都准备好了。
注释:郡丞:即郡县长官的帮手、杂务之类。丞,各官府长官的佐僚为丞。
洪州:隋朝置郡,南宋升为隆兴府,治所即今南昌市。
上元:节日名,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
枉直:曲与直,比喻是非、好坏。
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
东西:东边与西边。
斗升:斗与升,喻少量、微薄。
饱谙:最熟悉。
箝纸尾:恭恭敬敬地请上司在纸尾署名签字。典出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吏抱成案诣丞,卷其前,钳以左手,右手摘纸尾,雁鹜行以进,平立睨丞日:‘当署!’丞涉笔占位署,惟谨。”
摸床棱:谓模棱两可,含糊其事,这实际是作者的牢骚话。《新唐书·苏味道传》:“尝谓人曰:‘决事不欲明白。误则有悔。模棱持两端可也。’”
古涧藤:指藤杖。
《自咏示客》译文及注释详情»
陆游在五十四岁那一年,经历了西州落魄九年的困顿生活。然而,在淳照五年(1178年),宋孝宗亲自下诏令将他调回临安,似乎是要重用他。然而,还没等他回到临安,就被再次外放到福建。一年后,他又被调到江西抚州供职,继续担任管理茶盐公事的七品佐僚。正是在抚州任职期间,陆游写下了这首诗,用以抒发他壮志难酬的苦闷悲哀,展示他对世态炎凉的愤世嫉俗之情。这首诗反映了陆游在官场上的不如意遭遇,以及他对于现实的不满和失望。 《自咏示客》创作背景详情»
诺诺,不能有自己的主见和发言权,只能被动地执行命令。而“客来苦劝摸床棱”则是指他的朋友们来劝他摆脱低微的官职,追求更高的政治地位,但他却选择了安于现状,不愿再去追求权力和地位。这种自我安慰和自我催眠的心态,使他的内心更加痛苦和颓废。
接下来的几句诗句,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他说:“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楼望断天,独上高
《自咏示客》赏析详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在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是汉族。在他的少年时期,受到了家庭的爱国思想的熏陶。高宗时期,他参加了礼部试,但因为秦桧的干扰而被黜落。后来,孝宗时期,他获得了进士出身的荣誉。
陆游中年时期前往蜀地,投身于军旅生活,并且在宝章阁担任待制官职。晚年时,他选择退居到自己的家乡。陆游的诗歌创作非常丰富,至今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涵盖了各种主题和情感。
陆游还著有多部著作,包括《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和《老学庵笔记》等。这些著作展示了他的学识广博和文学才华。在他的作品中,他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陆游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情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南宋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研究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