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记》原文赏析

  • suí
    yuán
  • [
    qīng
    dài
    ]
    yuán
    meí
  • jīn
    líng
    beǐ
    mén
    qiáo
    西
    xíng
    èr
    xiǎo
    cāng
    shān
    shān
    qīng
    liáng
    peī
    taī
    fēn
    liǎng
    lǐng
    ér
    xià
    jìn
    qiáo
    ér
    zhǐ
  • wān
    yán
    xiá
    cháng
    zhōng
    yǒu
    qīng
    chí
    shuǐ
    tián
    háo
    gān
    yán
    沿
  • weì
    gān
    shí
    qīng
    liáng
    shān
    weí
    nán
    táng
    shǔ
    suǒ
    shèng
    xiǎng
  • fán
    chèng
    jīn
    líng
    zhī
    shèng
    zhě
    nán
    yuē
    huā
    tái
    西
    nán
    yuē
    chóu
    beǐ
    yuē
    zhōng
    shān
    dōng
    yuē
    chéng
    dōng
    beǐ
    yuē
    xiào
    líng
    yuē
    míng
  • dēng
    xiǎo
    cāng
    shān
    zhū
    jǐng
    lóng
    rán
    shàng
  • fán
    jiāng
    zhī
    yún
    yān
    zhī
    biàn
    feī
    shān
    zhī
    suǒ
    yǒu
    zhě
    jiē
    shān
    zhī
    suǒ
    yǒu
  • kāng
    shí
    zhī
    zào
    suí
    gōng
    dāng
    shān
    zhī
    beǐ
    diān
    gòu
    táng
    huáng
    liáo
    yuán
    yǒu
    shù
    zhī
    qiān
    zhāng
    guì
    qiān
    rén
    yóu
    zhě
    rán
    shèng
    shí
    háo
    yuē
    suí
    yuán
  • yīn
    xìng
  • hòu
    sān
    shí
    nián
    zǎi
    jiāng
    níng
    yuán
    qīng
    qiě
    tuí
    chí
    shì
    weí
    jiǔ
    tái
    náo
    qín
    niǎo
    yàn
    zhī
    kěn
    bǎi
    huì
    xiè
    chūn
    fēng
    néng
    huā
  • rán
    ér
    beī
    wèn
    zhí
    yuē
    sān
    bǎi
    jīn
    gòu
    yuè
    fèng
  • qiáng
    jiǎn
    yuán
    yán
    gǎi
  • suí
    gāo
    weí
    zhì
    jiāng
    lóu
    suí
    xià
    weí
    zhì
    tíng
    suí
    jiā
    jiàn
    weí
    zhī
    qiáo
    suí
    tuān
    liú
    weí
    zhī
    zhōu
    suí
    zhī
    lóng
    zhōng
    ér
    weí
    zhuì
    fēng
    xiù
    suí
    wěng
    ér
    kuàng
    weí
    shè
  • huò
    ér
    zhī
    huò
    ér
    zhǐ
    zhī
    jiē
    suí
    fēng
    shā
    fán
    jiù
    shì
    jǐng
    ér
    zhī
    yāo
    yān
    zhě
    réng
    míng
    yuē
    suí
    yuán
    tóng
    yīn
  • luò
    chéng
    tàn
    yuē
    shǐ
    使
    guān
    yuè
    zhì
    yān
    shǐ
    使
    zhì
    yān
  • èr
    zhě
    jiān
    shè
    guān
    ér
    yuán
    zhě
  • suì
    bìng
    shuài
    xiāng
    tíng
    shēng
    meí
    jūn
    shū
    shǐ
    suí
    yuán
  • wén
    zhī
    yuē
    jūn
    shì
    shì
  • rán
    zhī
    shì
    shì
    yuán
    zhī
    jiǔ
    jiǔ
    suí
    zhī
    ér
  • liǎng
    zhī
    néng
    xiāng
    zhě
    zhī
    shèng
    zhī
  • jìng
    guān
    yuán
    yuán
    zhī
    jiàn
  • sān
    yuè

原文: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
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
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
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
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
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树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随园。
因其姓也。
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舆台嚾呶,禽鸟厌之不肯妪伏,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
余恻然而悲,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
茨墙剪园,易檐改途。
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而旷也,为设宧窔。
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
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
”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
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
”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
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
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己巳三月记。


相关标签:辞赋精选

译文及注释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金陵(今南京)从北门桥向西走二里路,有个小仓山,山从清凉山起源,分成两个山岭向下延伸,到桥才消失。山岭蜿蜒狭长,中间有个清池、水田,俗称干河沿。河没有干涸的时候,清凉山是南唐皇帝避暑的地方,当时的繁盛可想而知。称得上金陵名胜的,南边的有雨花台,西南有莫愁湖,北边有钟山,东边有冶城,东北有孝陵,叫做鸡鸣寺。登上小仓山,这些景物就像漂浮起来一样。江湖这么大,云烟变幻那么快,不是山拥有的景致,都被山拥有了。

康熙年间,织造(官职名)隋大人在山的北麓,建起殿堂,砌上围墙,种了上千株荻草,上千畦桂花,城里人来游玩的,盛极一时,人们给这座园林起名叫做隋园,是因为主人姓隋。三十年后,我主持江宁政事,园林倾塌而且荒芜,里面的房屋被改成酒馆,楼台喧嚣,禽鸟讨厌这个地方不来栖息,百花荒芜,春天也不开花。我感到悲凉怆然,询问园林之多少钱,说值三百两银子,我拿薪水买下来。修补围墙修剪花草,更换房檐改变用途。高的地方,建成临江楼阁;低的地方,修建溪旁亭子;有溪水的地方,修了桥;水深流急的地方,造了舟船;突起险峻的地方,点缀它的气势;平坦而且草木旺盛的地方,设置了观赏设施。有的风景加强,有的风景抑制,都随它的丰盛萧杀繁茂贫瘠情况而定,因势取景,不是他们消失堵塞,仍叫做随园,和隋圆同音,但意思变了。

建成以后感叹说:“让我在这里做官,则一个月来一次;让我居住在这里,则每天都来。两者不可兼得,所以辞官而要园子。”于是托病辞官,带着弟弟袁香亭、外甥湄君搬着图书居住在随园里。听苏轼说过:“君子不一定非要做官,也不一定非不做官。”然而我的坐不做官,和住这个园子的长久与否,是相依赖的。两个事物能够交换,肯定其中的一个足以胜过另一个。我竟拿官职换这个园子,这个园子的奇妙,可想而知了。

己巳年三月写此文。

注释:
- 金陵:南京的古称。
- 清凉山:南唐皇帝避暑的地方。
- 干河沿:小仓山中间的清池和水田。
- 雨花台:金陵名胜之一,位于南京市江宁区。
- 莫愁湖:金陵名胜之一,位于南京市鼓楼区。
- 钟山:金陵名胜之一,位于南京市玄武区。
- 冶城:金陵名胜之一,位于南京市建邺区。
- 孝陵:金陵名胜之一,位于南京市栖霞区。
- 鸡鸣寺:金陵名胜之一,位于南京市鼓楼区。
- 隋园:康熙年间织造隋大人在小仓山北麓建造的园林。
- 溪旁亭子:修建在溪水旁边的亭子。
- 随园:隋园的别称,因主人姓隋而得名。
- 袁香亭:作者的弟弟。
- 湄君:作者的外甥。
- 苏轼:宋代文学家、政治家。 《随园记》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随园记》是袁枚于1749年写成的一篇文章。在1745年,袁枚购买了原江宁织造隋赫德的隋园,并对其进行了修缮,改名为随园。1748年,他辞去官职,居住在随园中,从此退出仕途,沉浸在山水烟霞之中,吟诗作文,结交士子权贵,持续了近半个世纪。

随园的建设主要由建筑家武龙台负责,但整个园林的布局则是袁枚策划的。这篇《随园记》并没有详细描述园景,只是记述了治园的过程以及取名“随”的含义,而这些正是随园布局的主要思想。袁枚后来又写了多篇文章,主要是记录自己在山水之间享受乐趣的感受,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人世变化的感慨。

这篇文章首先描述了园的地理位置,显得非常庄重。接着,文章处处强调“随”字,描述了修缮园林的过程以及作者的兴趣,展现了作者洒脱放任的生活态度,充满了对拥有园林的喜悦和对未来在林下漫游生活的向往。

袁枚的游记类文章与他的传记文不同,一方面力求简洁,另一方面注重描绘场景和人物。这种写作方法正是对韩愈、柳宗元散文风格的继承。 《随园记》赏析详情»

清代诗人袁枚的照片
袁枚

袁枚(1716-1797)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字是子才,号称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他是汉族,出生在钱塘(今浙江杭州)。

袁枚于乾隆四年(1739年)中进士,后来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展现出了出色的政绩。然而,他在四十岁的时候就选择了告别官场,回到了江宁小仓山下筑筑的随园,专心从事诗歌创作。他在随园中吟咏诗歌,广收诗弟子,尤其是女弟子众多。

袁枚被誉为乾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一起被称为“乾隆三大家”。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为特点,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他的散文作品也同样优秀,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而闻名。

袁枚的一生充满了艺术的追求和创作的热情。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流传至今,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于1797年去世,享年82岁。

猜您喜欢

刺世疾邪赋

两汉 赵壹

伊五帝之不同礼,三王亦又不同乐。
数极自然变化,非是故相反。
德政不能救世溷乱,赏罚岂足惩时清浊?春秋时祸败之始,战国逾增其荼毒。
秦汉无以相踰越,乃更加其怨酷。
宁计生民之命?为利己而自足。
于兹迄今,情伪万方。
佞诌日炽,刚克消亡。
舐痔结驷,正色徒行。
妪竬名势,抚拍豪强。
偃蹇反俗,立致咎殃。
捷慑逐物,日富月昌。
浑然同惑,孰温孰凉?邪夫显进,直士幽藏。
原斯瘼之所兴,实执政之匪贤。
女谒掩其视听兮,近习秉其威权。
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
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绝险而靡缘。
九重既不可启,又群吠之狺狺。
安危亡于旦夕,肆嗜慾于目前。
奚异涉海之失柁,坐积薪而待然?荣纳由于闪榆,孰知辨其蚩妍?故法禁屈橈于势族,恩泽不逮于单门。
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
乘理虽死而非亡,违义虽生而匪存。
有秦客者,乃为诗曰: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
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
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
伊优北堂上,抗髒依门边。
鲁生闻此辞,紧而作歌曰: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
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
且各守尔分,勿复空驰驱。
哀哉复哀哉,此是命矣夫!

游虞山记

清代 沈德潜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
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
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诡云:“距剑门二十里。
”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
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
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
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
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
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蹬道,遂陟椒极。
有土坯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
升望海墩,东向凝睇。
是时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
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
雨歇,取径而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
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
侧足延,不忍舍去。
遇山僧,更问名胜处。
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杳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
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
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
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为践游屐。
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
心甚怏怏。
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
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东征赋

两汉 班昭

惟永初之有七兮,余随子乎东征。
时孟春之吉日兮,撰良辰而将行。
乃举趾而升舆兮,夕予宿乎偃师。
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怆悢而怀悲! 明发曙而不寐兮,心迟迟而有违。
酌鞰酒以弛念兮,喟抑情而自非。
谅不登樔而椓蠡兮,得不陈力而相追。
且从众而就列兮,听天命之所归。
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乃遂往而徂逝兮,聊游目而遨魂! 历七邑而观览兮,遭巩县之多艰。
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门。
既免脱于峻崄兮,历荥阳而过卷。
食原武之息足,宿阳武之桑间。
涉封丘而践路兮,慕京师而窃叹!小人性之怀土兮,自书传而有焉。
遂进道而少前兮,得平丘之北边。
入匡郭而追远兮,念夫子之厄勤。
彼衰乱之无道兮,乃困畏乎圣人。
怅容与而久驻兮,忘日夕而将昏。
到长垣之境界,察农野之居民。
睹蒲城之丘墟兮,生荆棘之榛榛。
惕觉寤而顾问兮,想子路之威神。
卫人嘉其勇义兮,讫于今而称云。
蘧氏在城之东南兮,民亦尚其丘坟。
唯令德为不朽兮,身既没而名存。
惟经典之所美兮,贵道德与仁贤。
吴札称多君子兮,其言信而有徵。
后衰微而遭患兮,遂陵迟而不兴。
知性命之在天,由力行而近仁。
勉仰高而蹈景兮,尽忠恕而与人。
好正直而不回兮,精诚通于明神。
庶灵祇之鉴照兮,佑贞良而辅信。
乱曰:君子之思,必成文兮。
盍各言志,慕古人兮。
先君行止,则有作兮。
虽其不敏,敢不法兮。
贵贱贫富,不可求兮。
正身履道,以俟时兮。
修短之运,愚智同兮。
靖恭委命,唯吉凶兮。
敬慎无怠,思嗛约兮。
清静少欲,师公绰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