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原文赏析

  • qiǎn
    xìng
  • [
    qīng
    dài
    ]
    yuán
    meí
  • hǎo
    yóu
    lái
    xià
    nán
    shī
    qiān
    gǎi
    shǐ
    xīn
    ān
  • ā
    hái
    chū
    tóu
    weì
    shū
    chéng
    kàn

原文: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相关标签:古诗三百首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由于追求美好,下笔总是很困难,一首诗总是要反复修改才会心安。就像年迈的阿婆和刚刚过了十五岁的女孩一样,头发未梳好就不许看。

注释:由来:自始以来。始:才。初笄:古代女子十五岁,开始戴笄。 《遣兴》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袁枚是清代文学家、诗人,他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主张。他认为,优秀的作品往往是经过作者反复琢磨、修改的结果。

在袁枚看来,一篇优秀的作品需要经过千锤百炼的努力。这种努力包括对细节的反复斟酌和修改,以确保作品的完美和精确。作者需要不断地去瑕留璧,去除作品中的瑕疵,保留其中的精华。只有经过这样的努力,作品才能达到最好的状态。

袁枚还强调了一诗千改的重要性。他认为,一篇优秀的诗歌需要经过反复修改和打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作者需要不断地对诗歌进行改进,以使其更加准确、生动、有力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只有经过反复修改,诗歌才能达到最高的艺术境界。

袁枚的这种主张体现了他对文学创作的严谨态度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认为,优秀的作品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作者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努力。只有经过反复的修改和打磨,才能使作品更加完美、精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意图。

袁枚的主张对于今天的文学创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当今社会,很多人追求速成和即时的效果,往往忽略了对作品的深入思考和反复修改。然而,袁枚的主张提醒我们,只有经过反复的琢磨和修改,才能使作品更加出色和精彩。因此,我们应该学习袁枚的态度,对待文学创作要有耐心和毅力,不断追求卓越,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遣兴》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只要肯下功夫,就能做出好诗。这种创作是没有老师的,凭借的只是瞬间的灵感。夕阳、花草这样的普通景色,都会因为灵感触发下的灵活运用而成为绝妙的诗句。

注释:但肯:只要肯。 《遣兴》译文及注释详情»

清代诗人袁枚的照片
袁枚

袁枚(1716-1797)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字是子才,号称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他是汉族,出生在钱塘(今浙江杭州)。

袁枚于乾隆四年(1739年)中进士,后来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展现出了出色的政绩。然而,他在四十岁的时候就选择了告别官场,回到了江宁小仓山下筑筑的随园,专心从事诗歌创作。他在随园中吟咏诗歌,广收诗弟子,尤其是女弟子众多。

袁枚被誉为乾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一起被称为“乾隆三大家”。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为特点,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他的散文作品也同样优秀,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而闻名。

袁枚的一生充满了艺术的追求和创作的热情。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流传至今,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于1797年去世,享年82岁。

猜您喜欢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清代 袁枚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绝命词

清代 袁枚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鸡·养鸡纵鸡食

清代 袁枚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
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