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黄昏时分,乌鸦掠过天空,远离而去,而我却心怀怨恨,独自站在风中。此刻急雪纷飞,像柳絮一样飘落在香阁上。晚风轻轻地吹拂着胆瓶中的寒梅。此时此刻,心字香已经烧成灰烬,我的心也变得冰冷。
注释:黄昏时分,乌鸦群飞行时的景象。香阁,指青年女子居住的内室。胆瓶,形状像悬胆的花瓶,长颈大腹。心字,即心字香。
《梦江南·昏鸦尽》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纳兰性德的表妹谢氏被选入宫廷之后的情景。纳兰性德与谢氏从小一起长大,他们是青梅竹马,彼此之间没有明确表达过爱情关系,但纳兰性德深深地爱着谢氏。当谢氏被选入深宫之后,纳兰性德感到极度的痛苦,无法忍受这种失去的痛苦,于是写下了这首词表达自己的心情。 《梦江南·昏鸦尽》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进行了解读和分析。词的题材常见,描写的是黄昏时独自思念心上人的幽怨之情。作者通过精美幽微的描写,使得这个寻常的小景变得特别动人。尤其是结尾的一句“心字已成灰”,既是实景也有深刻的喻意,表达了香已燃尽和独立者心如死灰的双重含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词中使用了“尽”和“立”来描绘一种状态,而“恨因谁”则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但并没有立即回答。通过“急雪”和“轻风”这一组对句,作者展开了画面,将内在情思与外部景物融合在一起,使得有情与无情难以分辨。直到结尾才揭示了答案,表达了心字香和香字心都已死去的决绝情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描写闺中情,代表女子的心声,思念着远游的人。
整篇赏析还提到了词中存在的一个镜头转换,前面描写了纳兰自己站在黄昏渐渐笼罩的昏暗中,望着飞远的昏鸦,心中充满伤感。而后面则转向了闺中女子所住的香闺,描写了香闺中的一切物事,包括窗外飘进来的柳絮、胆瓶、插在胆瓶内的梅花以及已经燃完的心字香的灰烬。
最后一段则以银笙声声衬着天涯游子的心香飘摇,表达了归乡之念绵延却始终杳杳的感觉。流光无情与自觉心如死灰相比,更让人感到惘然。
整篇赏析通过对词的描写和意境的分析,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使读者对这首词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和思考。
《梦江南·昏鸦尽》赏析详情»
纳兰性德(1655-1685)是清代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纳兰词”在清代乃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在满汉融合时期,他所属的贵族家庭的兴衰与王朝国事有着密切的关联。尽管他曾侍从帝王,但他向往平淡的生活经历。他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上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他的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性德的词作《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流传至今,其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有意境,是他众多代表作之一。这首词表达了人生如初见般美好,为何秋风会悲伤画扇?人心本应不变,却常常易变。这些词句充满了深意,展现了纳兰性德独特的感慨和思考。
纳兰性德的生平中,他经历了家族的兴盛和衰落,也经历了个人的起伏和变迁。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感慨。他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心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纳兰性德的生命在1685年结束,他的早逝使他的词作更加珍贵。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江南好,建业旧长安。
紫盖忽临双鷁渡,翠华争拥六龙看。
雄丽却高寒。
江南好,城阙尚嵯峨。
故物陵前惟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
玉树夜深歌。
江南好,怀古意谁传。
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烟。
风景忆当年。
江南好,虎阜晚秋天。
山水总归诗格秀,笙萧恰称语音圆。
谁在木兰船。
江南好,真个到梁溪。
一幅云林高士画,数行泉石故人题。
还似梦游非。
江南好,水是二泉清。
味永出山那得浊,名高有锡更谁争。
何必让中泠。
江南好,佳丽数维扬。
自是琼花偏得月,那应金粉不兼香。
谁与话清凉。
江南好,铁瓮古南徐。
立马江山千里目,射蛟风雨百灵趋。
北顾更踌躇。
江南好,一片妙高云。
砚北峰峦米外史,屏间楼阁李将军。
金碧矗斜曛。
江南好,何处异京华。
香散翠帘多在水,绿残红叶胜于花。
无事避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