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泪水湿透了罗巾,无法入睡,好梦难成。深夜时分,听到前殿传来按着节拍唱歌的声音。红颜尚未老去,已经失去了君王的恩宠,斜靠着熏笼一直坐到天明。
注释:
宫词:此诗题又作《后宫词》。
按歌声:依照歌声的韵律打拍子。
红颜:此指宫女。
恩:君恩。
熏笼:覆罩香炉的竹笼。香炉用来熏衣被,为宫中用物。
《后宫词》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是一首怨词,由代宫人所作。诗中描绘了一位不幸的宫女的心理状态。诗的语言明快自然,感情真挚而多层次,细腻地刻画了失宠宫女千回百转的心理状态。
诗的主人公是一位不幸的宫女,她一心盼望君王的临幸而终未盼得。已是深夜,她上床时心中充满了怨怅。宠幸不可得,她只能退而求之好梦,但连梦也难成,这使她更加怨怅。梦未成真,她索性揽衣推枕,挣扎坐起。就在她愁苦难忍,泪湿罗巾之时,前殿传来阵阵笙歌,原来君王正在那边寻欢作乐,这使她的怨怅更加加深。她还年轻貌美,红颜未老,却因君王的恩宠无端断绝,这使她的怨怅达到了顶点。夜已深沉,她濒于绝望,但她仍然幻想着君王会记起她,于是斜倚熏笼,浓熏翠袖,以待召幸。然而,一直坐到天明,幻想终归破灭,这使她的怨怅更加深重。
整首诗以一种情思,通过六层写来,将失宠宫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细腻地表现出来。诗中通过描写宫女的希望、失望、苦望和绝望,以及她的现实、幻想和痴想,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的千回百转。诗人倾注了对不幸者的深挚同情,使整首诗充满了情感。
《后宫词》鉴赏详情»
在古老的宫廷里,
有一位不幸的宫女。
她渴望君王的宠幸,
但始终未能如愿。
深夜时分,她只能上床,
心中充满怨怅。
宠幸无望,只能求个好梦,
然而连梦境也难以实现,
怨怅又增加了一层。
梦想破灭,她揽衣推枕,
挣扎坐起,泪湿罗巾。
这时,前殿传来笙歌之声,
原来君王正在那边欢乐。
这又增加了三层怨怅。
她的鬓发堆满了乌鸦,
红颜未老,却有四层怨怅。
曾经受过君王的宠爱,
如今却无端断绝,
怨怅又增加了一层。
夜已深沉,她濒临绝望,
但她转念一想,
君王听完歌舞后,
会不会想起她呢?
她斜倚熏笼,浓熏翠袖,
等待君王的召幸。
然而,一直坐到天明,
幻想终究破灭,
怨怅又增加了一层。
这种情思,六层交织,
缠绵不断,如茧抽丝。
短短四句,细腻地描绘了
失宠宫女复杂的内心世界。
她夜晚不眠,期待君王的宠幸,
表达了她的希望;
听到前殿歌声,君王正在寻欢作乐,
写下了她的失望;
君恩已断,仍斜倚熏笼坐等,
写下了她的苦望;
坐到天明仍不见君王,
再次写下了她可悲的现实。
整首诗从希望转向失望,
再从失望转向苦望,
最后又转向绝望。
从现实中进入幻想,
再从幻想中进入痴想,
最后再次跌入现实。
千回百转,诗人倾注了
对不幸者深挚的同情之情。
《后宫词》诗的故事详情»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祖籍是太原,但在曾祖父时迁居下邽,后来在河南新郑出生。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被世人称为“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因此被称为“诗魔”和“诗王”。他的诗作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政治时事、爱情离别等各个方面。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情,深受人们喜爱。
白居易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曾担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等职位。然而,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享年74岁。他被葬于香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作。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
总结起来,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广泛涉及各个方面的题材,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他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但最终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他的诗作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