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孤花片叶》原文赏析

  • qīng
    píng
    ·
    huā
    piàn
  • [
    qīng
    dài
    ]
    lán
    xìng
  • huā
    piàn
    duàn
    sòng
    qīng
    qiū
    jié
    xiù
    píng
    xiāng
    zhuàn
    miè
    àn
    zhū
    yán
    xiāo
    xiē
  • shuí
    lián
    sàn
    chuī
    shēng
    tiān
    fāng
    cǎo
    guān
    qíng
    ào
    nǎo
    lián
    yōu
    mèng
    bàn
    chuáng
    huā
    yuè
    zòng
    héng

原文: 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寂寂绣屏香篆灭,暗里朱颜消歇。
谁怜散髻吹笙,天涯芳草关情。懊恼隔帘幽梦,半床花月纵横。


相关标签:秋天写景伤怀清平乐

译文及注释

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寂寂绣屏香篆灭,暗里朱颜消歇。
注释:孤花片叶,指孤零零的花瓣和树叶,象征着孤独和凋零。断送清秋节,意味着美好的秋天被破坏。寂寂绣屏香篆灭,形容寂静的绣屏上的香篆熄灭,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消失。暗里朱颜消歇,指暗中红颜消失,暗示着美丽的女子不再存在。

谁怜散髻吹笙,天涯芳草关情。懊恼隔帘幽梦,半床花月纵横。
注释:谁怜散髻吹笙,指谁会关心我散乱的发髻和饮酒作乐。天涯芳草关情,表示远离家乡的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懊恼隔帘幽梦,形容在帘幕后懊恼地做着幽梦,暗示着内心的痛苦。半床花月纵横,形容床上花朵和月光纵横交错,意味着情感的纷乱。

补充汉字译文:
篆香:形似篆文的香。

散髻:即解散发髻。

吹笙:指饮酒。

关情:动情、牵惹情怀。 《清平乐·孤花片叶》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香篆:即篆香,形似篆文之香。篆香是一种形状类似篆文的香。篆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形式,其特点是线条简练、方正有力。

散髻:即解散发髻。据说这是一种发式,最早由南朝齐王俭所创。散髻是指将原本束起来的发髻解开,让头发自然散落在肩上的发型。

吹笙:指饮酒。这里的吹笙是借用了吹奏笙的动作来比喻喝酒。吹奏笙是一种古代的管乐器,吹奏时需要用力吹气,因此吹笙也成为了喝酒的代称。

关情:动情、牵惹情怀。这里的关情指的是情感的牵动和激发。唐代陆龟蒙在《又酬袭美次韵》中写道:“酒香偏入梦,花落又关情。”意思是喝酒的香气进入梦境,花儿凋谢也引起了情感的波动。 《清平乐·孤花片叶》注释详情»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照片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是清代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纳兰词”在清代乃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在满汉融合时期,他所属的贵族家庭的兴衰与王朝国事有着密切的关联。尽管他曾侍从帝王,但他向往平淡的生活经历。他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上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他的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性德的词作《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流传至今,其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有意境,是他众多代表作之一。这首词表达了人生如初见般美好,为何秋风会悲伤画扇?人心本应不变,却常常易变。这些词句充满了深意,展现了纳兰性德独特的感慨和思考。

纳兰性德的生平中,他经历了家族的兴盛和衰落,也经历了个人的起伏和变迁。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感慨。他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心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纳兰性德的生命在1685年结束,他的早逝使他的词作更加珍贵。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浣溪沙(陈少逸席上用联句韵有赠

宋代 吴文英

秦黛横愁送暮云。越波秋浅暗啼昏。空庭春草绿如裙。
彩扇不歌原上酒,青门频返月中魂。花开空忆倚阑人。

柳梢青(题钱得闲四时图画)

宋代 吴文英

翠嶂围屏。留连迅景,花外油亭。澹色烟昏,浓光清晓,一幅闲情。
辋川落日渔罾。写不尽、人间四并。亭上秋声,莺笼春语,难入丹青。

玉胡蝶(夷则商)

宋代 吴文英

角断签鸣疏点,倦萤透隙,低弄书光。一寸悲秋,生动万种凄凉。旧衫染、唾凝花碧,别泪想、妆洗蜂黄。楚魂伤。雁汀沙冷,来信微茫。
都忘。孤山旧赏,水沈熨露,岸锦宜霜。败叶题诗,御沟应不到流湘。数客路、又随淮月,羡故人还买吴航。两凝望。满城风雨,催送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