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蜀府将(蛮入成都,频著功劳)》原文赏析

  • zèng
    shǔ
    jiāng
    mán
    chéng
    pín
    zhù
    gōng
    láo
  • [
    táng
    dài
    ]
    wēn
    tíng
    yún
  • mán
    chéng
    pín
    zhù
    gōng
    láo
    shí
    nián
    fēn
    sàn
    jiàn
    guān
    qiū
    wàn
    shì
    jiē
    suí
    jǐn
    shuǐ
    liú
  • zhì
    céng
    míng
    hàn
    jié
    gōng
    míng
    yóu
    zhì
    gōu
  • diāo
    biān
    rèn
    jiàn
    hán
    yún
    chóng
    shàng
    tīng
    jiā
    sài
    cǎo
    chóu
  • jīn
    féng
    jūn
    beì
    chóu
    chàng
    guàn
    yīng
    hán
    xìn
    jìn
    fēng
    hóu

原文: 蛮入成都,频著功劳。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译文及注释

译文:当南蛮入侵成都时,蜀将多次立下战功。

十年前的秋天与您在剑门关分别,十年后的现在万事都随着锦江水东流不复返。
在南诏入侵时您已经用战功表明了志气节操,可至今仍功名不就未能封侯显贵。
在沉重的寒云下射雕并辨认自己的箭,马上听着胡笳似乎塞草也笼罩着悲愁。
今天与君重逢惆怅之意更加的深了,可知道出身微贱的灌婴韩信也都已经封侯。

注释:蛮:指南诏国。频:一作“颇”。
剑关:即剑门关,为蜀地著名关隘。
随:一本作“从”。
锦水:即锦江,在蜀地。
志:一本作“心”。
汉节:指蜀将效忠国家的气节。此用西汉苏武典故。
自:一本作“尚”。
滞吴钩:指未能封侯显贵。滞,一本作“带”。吴钩,泛指利剑,喻指从军立功之志。
雕边:即边雕,边关之雕。
认箭:指雕被射下,蜀将在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
灌婴韩信:灌婴、韩信皆为西汉开国功臣,但二人出身贫贱。 《赠蜀府将(蛮入成都,频著功劳)》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一首诗的,题目是《蛮入成都,频著功劳》。这首诗的小注解释了“蛮入成都”的意思,指的是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南诏入侵成都的事件。在这次入侵中,蜀将抗击南诏,表现出了出色的战功。根据刘学锴的观点,这首诗大约是在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创作的。这个时候,蜀将可能在边地军中服役。十年后,作者和蜀将在西北边塞的地方重逢,蜀将仍然没有得到升迁的官职。因此,作者写下这首诗来赠送给蜀将。 《赠蜀府将(蛮入成都,频著功劳)》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赏析了一位在抗击南诏入侵战争中建立赫赫战功但十年不得封赏的蜀将。诗中表达了对这位蜀将的同情和惋惜,同时也隐含了对朝廷忽视功臣的不满之情。全诗共四联八句,通过不同角度刻画了蜀将的形象。

首联“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首句点明了作者与蜀将十年前剑关分别,次句写了十年间世事的变迁,通过“滞”字反衬出蜀将的处境。接下来的内容就是对“万事”的展开。

颔联“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这两句是整首诗的主旨,表达了蜀将在南诏入侵时已经通过实际行动展现了忠于朝廷的志气和节概,但十年后功名却没有得到提升,仍然滞留在下位。“已曾”与“犹自”构成了转折关系,而“滞”字则突出了蜀将有功无赏的情况。

颈联“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描写了蜀将的文采和武功,前句形容了蜀将箭法的神奇,后句则表现了蜀将闲置冷落的景况,与前文的“滞吴钩”相呼应。

尾联“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今日逢君”点明了今日的重逢,与首句“十年分散”相呼应;“倍惆怅”表示其他人的功绩都得到了封赏,唯独蜀将仍然留滞不迁。结句似乎在说,昔日出身和功业不如蜀将的人如今都已经封侯显贵,唯独蜀将一直得不到封赏。

整首诗中,除了首尾两联点明了昔别今逢之外,其他两联都是以“蜀将”为主题。通过不同角度的刻画,塑造了蜀将忠勇双全的形象。颔联突出了蜀将的忠心耿耿,颈联则表现了蜀将的文武双全,尾联则说明了蜀将高贵的出身。这样一位将领却得不到封赏,诗中明显表达了对蜀将不公的不满之情。 《赠蜀府将(蛮入成都,频著功劳)》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温庭筠的照片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本名是岐,字飞卿,出生在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庭筠天资聪颖,思维敏捷,每次参加考试都能押官韵,用八叉手成就八韵,因此也被称为“温八叉”。然而,他过于自负,喜欢讽刺权贵,经常触犯忌讳,引起时人的厌恶,所以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有取得成功,一直被贬抑,终生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他最后的官职是国子助教。他精通音律,擅长写诗,与李商隐齐名,被称为“温李”。他的诗歌辞藻华丽,细腻娴熟,内容多写闺情。他在词的艺术成就上超过了晚唐其他词人,是“花间派”词人中最重要的一位,对词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词史上,他与韦庄并称“温韦”。他的存世词作有七十余首。后人编辑了《温飞卿集》和《金奁集》来收录他的作品。

猜您喜欢

游岳麓寺三首

宋代 张嵲

林壑盘纡松径深,华台暇日暂登临。
云开楚岫千重出,日落苍梧万里阴。
贾傅文章仍自昔,武王城郭已非今。
伤时访古堪流涕,徙倚聊为泽畔吟。

九日三首 其三

宋代 张嵲

夏衣著体轻,晓气蒸岚湿。清池湛城闉,微风为磨拭。今朝乃重九,万木犹故碧。芙蕖久退红,衰蒲尚森戟。岁丰农务閒,林间闻组织。天涯一杯酒,胜日同此席。论交真臭味,不必须旧识。高谈璨齿白,谑浪发颊赤。向会喜今逢,追思多古昔。千年龙山盛,坐客看落笔。平生跌宕意,寻胜穷履屐。领会苟在心,傍人笑脱帻。故为牛山会,遽作儿女泣。古人欣佳名,且用永今日。百年如过鸟,万事何损益。唯思快雨来,窗竹听夜滴。杯行莫暂停,城乌归已急。林壑暮气生,疏钟耿明夕。尚馀古今囊,冥搜句新得。

读赵飞燕外传杂诗七首 其六

宋代 张嵲

赤凤谩言最可伤,君王不谓有他肠。并疑池上将仙去,祇恐留连为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