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诗人张文姬的照片
张文姬

张文姬是南朝宋代的女诗人,也是文学家鲍照的妻子。她的诗作仅存四首,主要以咏物诗为主题,表达了她对生活的寄托和情感的宣泄。
张文姬的诗作以《沙上鹭》最为著名。这首诗是在鲍照消极颓废的时候写的,以白鹭为题材,表达了她对丈夫的劝慰和勉励。诗中描述了白鹭翩翩起舞的场景,以此寓意鲍照应该积极面对困境,重新振作起来。
除了《沙上鹭》,张文姬的其他诗作也多以咏物为主题。她通过描绘物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抒发。这些诗作充满了寄托和思考,展现了她独特的文学才华。
尽管张文姬的诗作数量有限,但她的作品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通过咏物诗的形式,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展现了她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才华。她的诗作不仅是对生活的反思,也是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关于张文姬的生平和具体的出生和死亡时间,目前的资料较为有限,无法给出确切的信息。然而,她的诗作却在文学史上留下了独特的一笔,成为南朝宋代女诗人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张文姬的诗词>>

南北朝诗人萧统的照片
萧统

萧统(501—531),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是梁武帝的长子,被立为太子。他从小就显示出聪明才智,五岁时就能够通读《五经》。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庶务也十分明了。他对佛教有深厚的信仰,并且精通文学,阅读了众多经典,东宫的藏书达到了三万卷之多。他善于引纳才士,与他们商榷古今之事,经常以文章著述为乐,使得当时的文风大为盛行。他编有《文选》,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为标准,选录了各种体裁的诗文,成为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之一。此外,他还有一部名为《昭明太子集》的著作。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日期暂时无法得知。 萧统的诗词>>

南北朝诗人刘义隆的照片
刘义隆

刘义隆(407年-453年3月16日),即宋文帝(424年-453年在位),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武帝刘裕的第三子,宋少帝刘义符的弟弟,母亲是文章太后胡道安。
刘义隆初封宜都王,后历任前将军、镇西将军等职位。元嘉元年(424年),他即位为皇帝,年号为“元嘉”。在位期间长达三十年。
元嘉三十年(453年),刘义隆被太子刘劭弑杀,时年四十七岁。他被追谥为文皇帝,庙号为太祖。
刘义隆的生平事迹和治理成就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影响。他在位期间,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一系列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他注重农桑水利,修筑水利工程,改善民生。他还重视教育,提倡儒学,推动文化繁荣。他的治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和赞誉。
然而,刘义隆的统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他的政治手段有时候过于残酷,对政敌和异己采取了严厉的打压措施。他的统治朝廷也存在腐败和权臣干政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他被太子刘劭谋杀。
总的来说,刘义隆是一位有着一定政治才能和治理成就的皇帝,但他的统治也存在一些问题。他的谥号文皇帝和庙号太祖,表明了他在刘宋王朝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刘义隆的诗词>>

南北朝诗人魏收的照片
魏收

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出生于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他是南北朝时期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与温子升、邢邵并称为“北地三才子”。
魏收先后仕于北魏、东魏和北齐三朝。天保二年(551年),他受命撰写北魏史,与房延祐、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干等人一起进行博览群书,最终完成了《魏书》一百三十篇。该书记载了鲜卑拓跋部早期至公元550年东魏被北齐取代这一阶段的历史。
然而,《魏书》一书完成后,却引起了争议。有人认为该书内容不准确,称其为“秽史”。因此,魏收三次修改了书稿,最终才定稿。后来,他官至尚书右仆射,天保八年(557年)被迁为太子少傅。
魏收于武平三年(572年)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司空、尚书左仆射,并谥号为文贞。 魏收的诗词>>

南北朝诗人任昉的照片
任昉

任昉(460年-508年),字彦升,小字阿堆,乐安郡博昌(今山东省寿光市)人。他是南朝的一位文学家、方志学家和藏书家,也是“竟陵八友”之一。
任昉十六岁时,被刘宋丹阳尹刘秉聘为主簿,后被朝廷征召,先后担任太常博士和征北行参军。在永元末年,他担任司徒右长史。梁高祖萧衍即位后,任命任昉为黄门侍郎,随后又升任吏部郎中。天监二年(503年),他被任命为义兴太守。之后,他先后担任吏部郎中、御史中丞、秘书监和领前军将军。天监六年(507年)春,他被任命为宁朔将军和新安太守。
然而,天监七年(508年),任昉在任上去世,享年四十九岁。他被追赠太常卿,并被谥号为“敬子”。 任昉的诗词>>

南北朝诗人王褒(南北)的照片
王褒(南北)

王褒(前90年—前51年)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出生于蜀资中(今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昆仑乡墨池坝)。他与扬雄并称为“渊云”。
王褒一生留下了许多作品,其中包括《洞箫赋》等辞赋16篇和《桐柏真人王君外传》1卷。这些作品展示了他卓越的辞赋才华和深厚的文学造诣。
在明末,人们收集了王褒的作品,出版了《王谏议集》11篇,使得他的作品得以流传至今。
关于王褒的生平和死亡,目前没有详细的资料可供参考。 王褒(南北)的诗词>>

隋代诗人杨广的照片
杨广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华阴人(今陕西华阴),生于隋朝的首都长安。他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父亲是隋文帝杨坚,母亲是独孤皇后。他的小字是阿麽,又名英。
杨广在581年被立为晋王,到600年十一月被立为太子,604年七月继位为皇帝。在他的统治期间,他修建了大运河,包括开通永济渠、通济渠,以及加修邗沟和江南运河。他还营建了东都洛阳,并且开创了科举制度。此外,他亲自率军征讨吐谷浑,并且三次出征高句丽。
然而,由于他滥用民力,导致天下大乱,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公元618年,他在江都被部下缢杀。
隋炀帝被唐朝追谥为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追谥为闵皇帝,而他的孙子杨侗被追谥为世祖明皇帝。
《全隋诗》收录了隋炀帝的诗作,共有40多首。 杨广的诗词>>

隋代诗人吕让的照片
吕让

吕让,生卒不详,是隋朝时期的诗人。他出生在河中府永乐县(今山西芮城),是潭州刺史吕渭之的四儿子。他最初担任太子右庶子的职位,后来被调任为海州刺史。
尽管吕让的生平资料非常有限,但他的诗作《和入京》却传世至今。这首诗描绘了他进入京城的情景,表达了他对隋朝繁荣和希望的赞美之情。这首诗也展现了吕让的才华和对文学的热爱。
然而,除了这首诗以外,关于吕让的其他作品和生平事迹几乎没有留存下来。因此,我们对于他的出生和死亡日期以及其他重要的细节了解甚少。尽管如此,吕让作为一位隋朝的诗人,他的作品仍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吕让的诗词>>

隋代诗人杨素的照片
杨素

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处道,汉族,出生于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他是隋朝的权臣、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统帅。
杨素出身于北朝士族,北周时期担任车骑将军,并参加了平定北齐的战役。他与隋文帝杨坚有着深厚的关系。当杨坚登基为帝后,任命杨素为御史大夫,并派他率领水军东下攻打陈朝。在成功灭亡陈朝后,杨素被封为越国公,并担任内史令的职务。
随后,杨广继位后,杨素被任命为司徒,并改封为楚国公。在去世后,他被追谥为景武。
总结:杨素是隋朝的权臣、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统帅。他在北周时期就展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参加了平定北齐的战役。在隋朝建立后,他与隋文帝杨坚有着深厚的关系,并在杨坚登基后担任重要职务。他率领水军东下攻打陈朝,成功灭亡陈朝后被封为越国公。随后,他被任命为司徒,并改封为楚国公。他的去世后被追谥为景武。 杨素的诗词>>

隋代诗人王胄的照片
王胄

王胄(558~613年),字承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生于润州建康城(今江苏南京),王导八世孙。他是隋朝的一位大臣和文学家。
王胄年少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最初在陈朝任职,但陈朝灭亡后,他投奔了隋朝。隋炀帝杨广看中了他的才能,任命他为学士。在大业初年,他担任著作佐郎一职。后来,他参与了隋朝对辽东的征战,并晋升为朝散大夫。
然而,王胄生性疏率,自视甚高,对待他人傲慢无礼。他与杨玄感交好,但在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谋反失败后,王胄潜回江左,却被捕并处决。 王胄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