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
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
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江淹在齐朝任职期间,以其文才和政治见解受到赞赏,被封为中书侍郎,后又升任为尚书左仆射。
然而,江淹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齐朝末年,江淹因与权臣萧宝夤发生冲突而被贬为吴兴太守。随着齐朝的灭亡,江淹投降南梁,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等职位。
江淹晚年过着颇为悲惨的生活。南梁末年,江淹因与宰相萧思话发生争执,被贬为临川太守。不久后,南梁被陈朝所灭,江淹被俘并被陈朝封为庐陵太守。然而,江淹并未享受到封官之乐,不久后便因病去世。
江淹一生以其才华横溢的文学作品和政治见解闻名于世。他的散文作品《别赋》、《世说新语》等被誉为南朝文学的瑰宝,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江淹的政治生涯多次受挫,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为南朝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江淹的诗词>>
庾肩吾(487-551),字子慎,一作慎之,出生于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省),家族世居江陵。他最初担任晋安王国常侍,与刘孝威、徐摛等人一起被称为“高斋学士”。后来,庾肩吾随着简文帝即位,晋升为度支尚书,并有一部十卷的诗集。他历任太子中庶子、进度支尚书、江州剌史等职位,并被封为武康县侯。
庾肩吾擅长诗歌创作,他的诗作注重辞章的雕琢和声律的讲究。胡应麟称赞他的诗歌“风神秀相,洞合唐规”。此外,他还著有《书品》,这是一部重要的书法论著。在这本书中,他选取了东汉时期张芝的草、隶书作品为首,共收录了128位书法家的作品。他将这些作品按照品位分为高、中、低三等,并在每等中再分为上、中、下三级。这本书的特点在于不是对每件作品进行单独评价,而是综合评价每一级的作品,以区分优劣。
庾肩吾的诗词>>
阴铿(约511年-约563年),字子坚,出生于南北朝时代,是梁朝和陈朝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出生在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的一个文化世家。他的高祖迁居南平(今湖北荆州地区),父亲子春是梁、秦两州的都督。
铿从小就喜欢学习,擅长背诵诗歌和写赋。长大后,他广泛涉猎史书和传记,尤其擅长写五言诗,因此备受当时的重视。他曾在梁朝担任湘东王萧绎法曹参军,后来进入陈朝,成为始兴王陈伯茂府中的录事参军。他的文才受到陈文帝的赞赏,因此得到了晋陵太守、员外和散骑常侍等职位的晋升。
据推测,阴铿大约在陈文帝天嘉年间去世。他的艺术风格与何逊相似,因此后人将他们并称为“阴何”。阴铿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备受赞誉,他的才华和文学造诣为后世所称道。
阴铿的诗词>>
谢庄(421-466),南朝宋文学家,字希逸,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县),出生于建康。他是谢弘微的儿子,大谢(谢灵运)的族侄。谢庄七岁时就能作文,显示出了他的才华。二十岁左右开始从政,在东宫担任过洗马、中舍人的职位。后来,他在江州担任庐陵王刘绍南中郎咨议参军。元嘉二十六年(449),他随王刘诞去襄阳,担任记室一职。次年,北魏使者在彭城和刘宋进行谈判时,曾经询问过谢庄的情况,这表明他的声名已经传播开来。谢庄以他的作品《月赋》而闻名。由于历仕宋文帝、宋孝武帝、宋明帝三朝,他的官职逐渐升迁,最终担任中书令,并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因此,他被世人称为“谢光禄”。关于谢庄的生平和成就,以上是一些基本的信息,还有其他方面的内容需要进一步补充。 谢庄的诗词>>
曹景宗(457年-508年9月12日),字子震,新野(今河南境内)人。他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名将,曹欣之之子,出生于457年。
曹景宗从小就展现出出色的骑射技巧和狩猎能力,年少时就以胆勇著称。508年,天监七年,曹景宗被任命为侍中、中卫将军、江州刺史。然而,在赴任途中,他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为了表彰曹景宗在军事上的杰出贡献,他被追赠为征北将军、雍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并被追谥为“壮”。
总结起来,曹景宗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一位名将,他在年少时就展现出出色的骑射和狩猎技巧,以胆勇著称。然而,他在赴任途中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二岁。为了表彰他在军事上的贡献,他被追赠为征北将军、雍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并被追谥为“壮”。
曹景宗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