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亨

戴亨,字通乾,号遂堂,是一位汉军旗人。他于康熙辛丑年(公元1661年)考中进士,后担任齐河知县的官职。
除了从政之外,戴亨还是一位文学家。他有一部名为《庆芝堂诗集》的作品集,其中收录了他的诗作。
关于戴亨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目前的资料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补充。 戴亨的诗词>>

关锳

关锳清,浙江钱塘人,字秋芙。他是一位诸生蒋坦的妻子。他擅长书法、绘画、琴艺以及诗词创作。然而,他常常忧愁并且容易生病,因此他常常诵经学佛来寻求安慰。不幸的是,他早逝,留下了蒋坦所著的《秋灯琐忆》来记录他的事迹。他还有两部作品,分别是《三十六芙蓉诗存》和《梦影楼词》。 关锳的诗词>>

邹祗谟

邹祗谟,清初江南武进人,字吁士,号程村。他于顺治十五年考中进士。与陈维崧、黄永、董以宁一起被称为毗陵四子。邹祗谟的记忆力特别强,对于古今人爵里姓氏、世次年谱了如指掌,无不悉记。他看到魏禧兄弟的古文后,非常赞赏,经常向人夸赞,因此宁都三魏因此而闻名。他还有一部名为《远志斋集》的著作。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暂时无法提供。 邹祗谟的诗词>>

陈煇

陈煇,字位炯,一字燎甫,出生于福建长乐。他出身贫寒,但却热爱学习,勤奋努力。他的为人耿直正直,从不苟求,谦恭和善。虽然他出身于一个庞大的家族,但家族内部常有争斗,他却能够独自约束族众,使乡邻之间和睦相处。
道光二十三年,陈煇获得了钦赐的副榜,这是对他学术成就的认可。他享寿八十九岁,一生充满了荣誉和成就。 陈煇的诗词>>

李岳瑞

李岳瑞(1852-1927),字孟符,出生于渭城区正阳乡庇李村。他自幼跟随刘古愚学习。在清光绪八年(1882)中举,次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来散馆授工部主事,之后升迁为工部屯田司员外郎,同时兼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负责办理铁路和矿务事宜。在“戊戌维新”期间,他负责接受和传达旨意,与宋伯鲁一起组织了关西学会。然而,变法失败后,他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被革职。之后,他回到咸阳家中,过着闲散的生活。
光绪三十一年(1905),张济远邀请他前往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辛亥革命后,他一直在清史馆担任编修工作,参与编纂《清吏稿》。晚年,他回到故乡,著有《春冰室野乘》三卷等著作。最终,李岳瑞于1927年去世。
总结:李岳瑞是清朝时期的一位知识分子,他在官场上有一定的成就,曾担任工部主事和工部屯田司员外郎等职务。他在“戊戌维新”期间积极参与变法运动,并与宋伯鲁一起组织了关西学会。然而,变法失败后,他被革职,回到故乡过着闲散的生活。后来,他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并在辛亥革命后一直在清史馆从事编修工作。晚年,他回到故乡,著有《春冰室野乘》等著作。他于1927年去世。 李岳瑞的诗词>>

褚人获

褚人获(1635—1682),字稼轩,又字学稼,号石农、没世农夫等,出生于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他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虽然一生未曾中试,也未曾做官,但他在多个领域展现出了才能,著作颇丰。
褚人获的传世作品包括《坚瓠集》、《读史随笔》、《退佳琐录》、《续蟹集》、《宋贤群辅录》、《隋唐演义》等。这些作品涵盖了文学、历史、随笔等多个领域,展现了他的学识和才华。
褚人获交游广泛,与尤侗、洪升、顾贞观、张潮、毛宗岗等清初著名作家来往甚密。他与这些作家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丰富了他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观点。
关于褚人获的死亡情况,文献中并未提及具体的时间和原因。 褚人获的诗词>>

陈诜

陈诜(1642—1722),字叔大,号实斋,是浙江海宁盐官人。他在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中举人,后来通过中书舍人考选成为吏科给事中。他曾经上章奏提出了治理黄河的具体规划,并检举了残害百姓的官员。他的官职逐渐升至左副都御史。四十三年,他被任命为贵州巡抚,之后调任湖北巡抚。当时江浙地区的米价很高,陈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平抑三省的米价,其中包括放宽米禁和革除湖北盐规。湖北盐规规定每年需送官府2万金,盐商趁机提高盐价,陈诜废除了这种陋规。在卸任时,盐商送给陈诜万金,但他拒绝接受。五十年,他升任工部尚书,后来转任礼部尚书。老病之后,他辞去官职回家养病。陈诜去世后,被追谥为清恪。他著有《周易玩辞述》、《诗经述》、《四书述》、《资治通鉴述》等著作。 陈诜的诗词>>

德隐

德隐,原名赵昭,字子惠,是一位出生在苏州的女性作家。她以赵氏女的身份为人所知。德隐的生卒年份目前尚不清楚。
德隐是清代文人,她的代表作品是《侣云居稿》。这本书是一部集合了她的诗歌、散文和书信的文集。《侣云居稿》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情感表达而受到赞誉。
德隐的文学作品主题广泛,涵盖了爱情、友情、自然景观等多个方面。她的作品以清新、含蓄的风格著称,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除了文学创作,德隐还以其才情和聪慧而受到当时文人雅士的赞赏。她与许多知名文人有过交往,包括与同为苏州人的袁枚、纪晓岚等人的交往。
德隐的生平事迹和个人经历目前所知甚少,她的生平轨迹和晚年生活仍然是一个谜。然而,她的文学作品仍然为后人所珍视,成为了清代女性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德隐的诗词>>

牛焘

牛焘(1794~1861),字涵万,丽江人,出生于一个拔贡生家庭。他曾历任镇沅、安宁、邓川、罗平等地的教官。牛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代表作是《寄秋轩稿》。他的家境虽然不富裕,但他以才华和品德著称,被人们称为“萧然”。他还养了一把雷氏琴,并自己谱写了新曲,使琴弦震动起来。与他同时,马之龙也擅长吹奏铁笛,因此在郡中有“牛琴马笛”之称。
在咸、同之乱期间,牛焘为了躲避战乱,选择了藏身于山洞中,并带着他心爱的琴。然而,他在山洞中抱着琴离世。剑川的赵藩整理了牛焘的诗作,共计七十余首,并将其刊入《丽郡诗征》中,使牛焘的诗歌得以流传下来。 牛焘的诗词>>

朱祖谋

朱祖谋(1857.7.21-1931.11.22),原名朱孝臧,字藿生,一字古微,一作古薇,号沤尹,又号彊村,是浙江吴兴人。他于光绪九年(1883)中进士,后来官至礼部右侍郎,因病假归作上海寓公。朱祖谋擅长倚声,被誉为晚清四大词家之一,他的著作非常丰富。他的书法合颜、柳于一炉,他的作品中人物描写生动,梅花描绘富有逸趣。朱祖谋去世时七十五岁,他的代表作品有《彊村词》。 朱祖谋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