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开(1784—1824)是清代桐城人,字明东,又字方来,号孟涂,是一位散文家。他在出生数月时丧父,母亲吴氏辛勤劳作,全心抚养他长大。在他年少时,他常常牧牛时会在塾窗外听塾师讲课,久而久之,他习以为常,塾师也对他颇为爱怜,于是他留在塾中继续学习。刘开对诗文非常渴望,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诗文作品。十四岁时,他以自己的文章拜会了姚鼐,姚鼐看了他的作品后非常高兴地说:“此子他日当以古文名家,望溪、海峰之坠绪赖以复振,吾乡幸也。”于是姚鼐收他为弟子,并传授给他诗文的技巧。刘开融会贯通,完全掌握了师父的传承,与同乡方东树、上元管同、歙县梅曾亮一起被称为“姚门四大弟子”。道光元年(1821年),他受聘赴亳州修志,但不幸患上了暴疾,最终在病中去世。 刘开的诗词>>
妙信(字山愚,号诗禅)是一位瓜州僧人,他的生平事迹包含了出生和死亡的重要信息。
关于妙信的出生,我们目前了解的信息较为有限。他的字是山愚,号为诗禅,这表明他在佛教修行中有一定的造诣。他被称为瓜州僧,这意味着他可能出生或在瓜州地区开始了他的僧侣生涯。
妙信的死亡情况也没有详细的记录。然而,我们可以推测他可能在修行中或在瓜州地区的某个时刻去世。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我们无法提供更多关于他死亡的具体细节。
除了出生和死亡的信息,妙信的生平事迹可能还包括他在佛教修行中的成就和贡献。作为一位号称诗禅的僧人,他可能在佛教诗歌和禅宗修行方面有所建树。他的号诗禅也暗示了他在诗歌创作和禅宗修行中的独特才华。
然而,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我们对妙信的生平事迹了解有限。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您进一步查阅相关历史文献或佛教资料,以获取更全面的了解。
妙信的诗词>>
张宜泉(1720—1770)是清朝内务府汉军旗的成员,他是著名的诗人,著有《春柳堂诗稿》。这本诗集的最早版本是光绪年间刊印的,由他的嫡孙张介卿付梓。这本诗集对于曹学研究具有极大的价值。
张宜泉的家族曾经受到国家的恩宠,但后来家族逐渐衰败。他的人生经历非常坎坷,他在十三岁时就失去了父亲,他在诗中写道:“缅想孤儿曰,悲含舞勺时”。后来,他又失去了母亲。他写了一首名为《分居叹》的诗,诗中表达了他兄嫂不容的痛苦:“嫂兄悕弃弟”,“亡家剩一身”。他自己则是“纵饮原多故,拈毫只苦呤”。在诗稿的自序中,他感叹道:“家门不幸,书剑飘零,三十年来,百无一就。”他慨叹“亡家剩一身”,并问道:“吐气在何年”?他一生都没有实现自己的志向,晚年只能靠教私塾来维持生计。
张宜泉的诗词>>
缪公恩(1756-1841)是一位汉军正白旗出身的文人,出生于沈阳。他原名公俨,字立庄,号楳澥,别号兰皋。缪公恩的家族世代为官,他曾随父亲在江南宦游近20年,深受江南文化的熏陶,喜欢与文人雅士交往。
北归盛京后,缪公恩开始以诗画自娱。他在50岁时出任盛京礼部右翼官学助教,后来主讲沈阳萃升书院,培养了一批有名的文人。在沈阳书院留学的朝鲜国学生学成归国后,多在朝鲜文人中享有威望,他们仍然怀念缪公恩的教诲之恩。如果有朝鲜贡使到沈阳却不认识缪兰皋先生,那将被视为一种遗憾。
缪公恩的诗作被编入《梦鹤轩梅澥诗抄》,收录了两千八百余首诗。然而,可惜的是,收入《辽海丛书》时,仅存四卷六百余首诗。关于缪公恩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日期,文中未提及。
缪公恩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