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登

冯延登(1175年—1233年),字子骏,号横溪翁,吉州(今山西吉县)人。他于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年)中进士,开始了他的官员生涯。贞祐二年(1213年),他被任命为河中府判官,并兼任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兴定五年(1221年),他进入国史院担任编修官,并担任太常博士的职务。元光二年(1223年),他被任命为登闻鼓院的管理者,并兼任翰林修撰。然而,在正大八年(1232年),他与元议和时被监押。天兴元年(1232年),他被释放,并被任命为祭酒,后来又担任吏、礼二部侍郎的职位。然而,天兴二年(1233年),当汴梁被元军围困时,冯延登试图逃跑,但被元军抓获。最终,他选择投井自杀,享年五十八岁。 冯延登的诗词>>

长筌子

根据提供的内容,我们可以整理和补充以下信息:
姓名:长筌子(名不详)
生卒年:不详
生平:关于长筌子的生平没有详细的记录,因此我们无法了解他的个人背景和经历。
身份:长筌子是金朝末年的一位道士。
著作:长筌子的主要著作是《洞渊集》五卷,该书被收入《正统道藏》。《洞渊集》包含了三十一篇文赋和一百多首诗词。
文赋:长筌子的文赋共有三十一篇,具体内容不详。文赋是一种古代文学体裁,主要以议论抒发情感为主。
诗词:长筌子的诗词作品超过一百首,具体内容不详。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常用于表达情感和抒发思想。
总结:长筌子是金朝末年的一位道士,他的生平和个人背景没有详细记录。他的主要著作是《洞渊集》,其中包含了三十一篇文赋和一百多首诗词。这些作品被收入《正统道藏》。 长筌子的诗词>>

王丹桂

王丹桂是金代道士,字昌龄,号五峰白云子,出生和死亡年份不详。他是利州(今四川广元市)人,师从金代道教宗师马钰(马丹阳),修习全真教义。他隐居于昆嵛山神清洞。
王丹桂擅长填词,他的笔调流畅清雅。他的词集《草堂集》收录了他一百四十余首的词,这些词都宣扬早期全真教的教义。他的词与马钰的风格相似,多为赠寄答和之作。他的词内容主要是宣说早期全真教的教义,警诫世人觉悟人生梦幻,断恩爱,弃名利,以求达到仙真之位。他的词被收录在《全金元词》中,共有六十二首。关于他的生平,可以在他的词集《草堂集》中找到相关资料。 王丹桂的诗词>>

李龏

李龏,字和父,一字仲甫,号雪林,是江苏省吴江县人。他不喜欢从政,而是选择居住在吴兴三汇之交的地方。他在耄期时,也就是年老的时候,开始效仿元白的歌诗风格创作诗歌。他的作品包括《剪绡集》等。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和细节,目前没有提供相关信息。 李龏的诗词>>

刘迎

刘迎(约1144—1180)是唐州幕官,生于约1144年,死于大定二十年(1180年)。
刘迎在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年)以荐书对策的成绩在当时排名第一,次年他考取了进士,并被任命为豳王府记室。随后,他被调任为太子司经,受到金世宗第二子显宗允恭的亲重。
大定二十年,刘迎随世宗驾临凉陉,但因病去世。 刘迎的诗词>>

刘志渊

刘志渊金道士,河中万泉人,字海南,号元冲子。他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了孝顺的品质,从不嬉戏,一直以来都非常尊敬和孝顺父母。他对修仙学道非常向往,后来有幸遇到了长春真人丘处机,他们在栖游庵一起修行学习。
然而,金末时期兵乱频发,刘志渊金道士不得不离开家乡,避难于绵山。他在绵山度过了余生,直到七十九岁时去世。他一生都坚持修行,追求道教的真谛,对于修仙之道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实践。
刘志渊金道士的一生充满了对道教的热爱和追求,他的孝顺和勤奋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的离世是道教界的一大损失,但他的精神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刘志渊的诗词>>

王处一

王处一(1142—1217)是金朝时期的道士,出生在宁海东牟(今山东乳山)。他的字是玉阳,号全阳子,也有人称他为华阳子。王处一是从王重阳那里学道的,他修真的地方是昆崳山烟霞洞。因为他的神通广大,被人们称为“跌脚仙人”。
在章宗承安中,王处一曾被召见。后来,在元世祖时期,他被赐予了玉阳体元广度真人的封号。关于王处一的生平和其他细节,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补充。 王处一的诗词>>

刘仲尹

刘仲尹是盖州人,字致君,号龙山。他擅长诗歌创作,被海陵王正隆二年(公元1031年)授予进士称号。后来,他被任命为潞州节度副使,并被召为都水监丞。然而,他在任职期间去世。刘仲尹留下了一部诗集,名为《龙山集》。
补充内容:
刘仲尹生于何时,具体的出生日期不详。他出生在盖州,这是一个地处中国山东省的地方。刘仲尹在诗歌创作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他的诗作被广泛传颂。他的字是致君,号是龙山,这些都是他在文学界的称号。
刘仲尹在海陵王正隆二年(公元1031年)通过科举考试,获得了进士的称号。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员选拔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进士是科举考试中最高的等级,代表着高级官员的身份。
后来,刘仲尹被任命为潞州节度副使。潞州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节度副使是地方行政官员的职位。然而,在担任都水监丞期间,刘仲尹不幸去世。都水监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官署,负责管理水利工程和水运事务。
刘仲尹留下了一部诗集,名为《龙山集》。这部诗集收录了他的许多诗作,展示了他的才华和文学造诣。这些诗作可能涉及各种主题,包括自然景观、人生哲理、历史事件等等。《龙山集》可能成为了刘仲尹在文学界的重要遗产,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他的思想和艺术风格的窗口。
总结:
刘仲尹是盖州人,字致君,号龙山,擅长诗歌创作。他在海陵王正隆二年成为进士,并被任命为潞州节度副使。然而,在担任都水监丞期间去世。他留下了一部诗集《龙山集》,展示了他的才华和文学造诣。 刘仲尹的诗词>>

王从之

王从之(1174—1243)是金藁城人,字从之,号慵夫。他在章宗永安二年考中经义进士后被调到鄜州担任录事,之后历任著作佐郎、平凉府判官,最终升至翰林直学士的官职。然而,金朝灭亡后,他北归回到故乡。
王从之在诗文方面的主张是辞达理顺,反对险怪雕琢的风格。他的诗文作品有《慵夫集》和《滹南遗老集》。
关于王从之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文中并未提及。 王从之的诗词>>

赵元

赵元定襄人,字宜之,一名宜禄,号愚轩居士。他出生在定襄地区,具体的出生日期暂无记录。在他的童年时期,他被举荐参加童子科考试,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学识。
成年后,赵元调任到巩西簿任职,但由于患上了眼病,不得不辞去官职。尽管如此,他的诗才却广为人知,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著称。
南渡后,赵元开始频繁往来于洛西山中。洛西山地处中国中部,是一片风景秀丽的山区。赵元可能是因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山水之美的追求,才选择在这里居住和游历。
关于赵元的死亡日期和具体情况,目前没有相关的记录。 赵元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