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黄河的水从西方流来,它冲开昆仑山,咆哮着穿过万里,冲击着龙门山。
尧帝曾经为这泛滥的洪水发出过慨叹。
大禹也为了治理这泛滥的河水,不顾幼儿的啼哭,毅然离开家庭。
在治理水患的日子里,他三次经过家门却不进去,一心勤劳为公。这样才治住了洪水,使天下人民恢复了和平的生活,男耕女织。
虽然消除了水患,但是留下了风沙的祸患。
古时有一个疯狂的人,他披头散发大清早就冲出门去,要徒步渡过河流。
别人只是在一旁看热闹,只有他的妻子前去阻止他,在后面喊着要他不要渡河,可是他偏要跳进河里。
猛虎虽然可以被捆绑,但大河却不可渡,这个疯狂的人果然被水所淹没,他的尸体随波逐流,漂到大海。
被那庞大如山的长鲸吞食。
他的妻子弹着箜篌唱着悲歌,可惜她的丈夫再也回不来了。
注释:
昆仑:昆仑山。
龙门:即龙门山,在今陕西韩城东北五十里,黄河流经其间。
理:即治理,唐人避讳唐高宗的名字,改“治”为“理”。
窥家:大禹在外治水八年,三次经过家门却不进去。
风沙,此句的意思是水虽然没有泛滥成灾,但仍然有风沙的危害。
凭:徒步渡过河流。
《公无渡河》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和背景。根据大多数人的认为,这首诗可能是在安禄山反叛之前,李白前往幽州(北京)自费侦探的时候创作的。也有人认为,这首诗可能是在永王李璘被平叛后,当永王派韦子春带着五百两黄金来三请李白下山的时候创作的。这些背景信息为读者提供了一些关于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可能的情境,增加了读者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公无渡河》创作背景详情»
触描绘了妻子对丈夫的担忧和呼唤。她形容黄河如同一只凶猛的虎,丈夫渡河的行为就像是与虎搏斗一样危险。她担心丈夫会被黄河吞噬,因此呼喊着他的名字,希望他能够挂在长鲸的白齿之间,躲过黄河的危险。
整首诗通过描绘黄河的巨大力量和狂暴性格,展现了人类面对自然力量的微弱和脆弱。诗人通过描述黄河的历史危害和洪水的平治,表达了对黄河的敬畏和警示。而在最后一节中,诗人通过妻子的呼喊,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对抗和无奈,以及人类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无法抗拒的命运。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描绘黄河的力量和人类的无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诗中的意象生动鲜明,语言简练有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通过对黄河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公无渡河》鉴赏详情»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