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劳亭》原文赏析

  • láo
    láo
    tíng
  • [
    táng
    dài
    ]
    bái
  • tiān
    xià
    shāng
    xīn
    chù
    láo
    láo
    sòng
    tíng
  • chūn
    fēng
    zhī
    bié
    qiǎn
    liǔ
    tiáo
    qīng

原文: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相关标签:送别离别借景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下最伤心的地方,就是这送别的劳劳亭。
春风也会理解离别的痛苦,不让这柳条儿发青。

注释:
劳劳亭:在今南京市西南,古新亭南,为古时送别之所。《景定建康志》:劳劳亭,在城南十五里,古送别之所。吴置亭在劳劳山上,今顾家寨大路东即其所。《江南通志》:劳劳亭,在江宁府治西南。
知:理解。
遣:让。 《劳劳亭》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一首诗的创作年代的推测。根据詹锳的《李白诗文系年》,这首诗可能是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李白漫游金陵时创作的。然而,由于确切的创作年份无法确定,所以姑且将其归于天宝八载。 《劳劳亭》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两句诗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为结尾,给整首诗增添了一种深远的意境。诗人通过对春风和柳条的描写,将离别的苦痛与春天的美好相结合,表达了离别之痛的深刻和无法挽回的遗憾。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意味着即使春风吹拂,柳条也不会再次变绿,离别之苦将永远存在。这种对离别的描绘,使得整首诗更加凄美动人。

此外,诗中还有一处值得注意的地方是诗人的运用手法。诗人通过对离别之地的描写,将读者的思绪引向离别之人。诗人通过写离别之亭,间接地表达了对送别之人的思念和祝福。这种转折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巧妙和富有层次感。

总的来说,李白的《送别》通过简洁而精准的语言,以及深刻的联想和转折手法,表达了离别之苦和对送别之人的思念。诗中的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感受,使得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也在情感上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劳劳亭》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照片
李白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猜您喜欢

春思

唐代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清平乐·画堂晨起

唐代 李白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古朗月行(节选)

唐代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