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译文:
大车疾驰而过扬起阵阵尘土,正午时都能遮蔽田间小路。
宦官家中有很多黄金,他们的府第高耸入云。
路上遇到斗鸡的人,他们的冠盖多么光彩照人。
气焰可以冲犯天上的彩虹与云霞,行人都感到害怕。
世上已无许由这样不慕名利的人,哪里还有人去分辨什么忠奸贤愚。
注释:
亭午:正午。
阡陌:田间的小路。
中贵:宦官又称“中贵人”,简称中贵。
辉赫:光彩照人的样子。
鼻息:气息,诗中指气焰。
干:冲犯。
虹蜺(ní):天上的彩虹与云霞。
怵(chù)惕(tì):害怕,恐惧。
洗耳翁:上古时的许由听说帝尧欲将王位禅让给他,他就逃于颍水之阳;后尧又欲召他为九州长,他遂以水洗耳。诗中以他来喻指不慕名利。
跖(zhí):古代传说中造反的领袖,被诬为盗贼,诗中与“尧”对举,分别指盗与贤。
《古风其二十四》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唐代诗人李白初入长安的情景以及当时大唐朝廷的腐败现象。在开元十八年的春夏,李白带着他的丹书和瑶瑟,怀着追求仕途的心情,来到了长安。然而,他发现大唐朝廷背后隐藏着不可遏制的衰颓和腐败。
唐玄宗李隆基重用宦官,北军有王毛仲,内庭有高力士,军权政务,皆由他们掌控。他们凭借自己的权势傲慢无礼,任意行使权力,光芒四射,所到之处,郡县纷纷奔走献上贡品,数量多得难以计数。因此,许多甲舍、名园、肥沃的田地都被这些权贵所霸占,几乎占据了京畿一半的土地。
面对朝廷用人不公、贤愚不分的腐败现象,李白深感愤怒和失望。他写下了这首刺时讽世的《古风》,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朝廷腐败的批判。这首诗以古风的形式,通过对时事的讽刺和揭露,展现了李白对社会现实的痛心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古风其二十四》创作背景详情»
由的故事来对比当时的政治现状,暗示唐玄宗的腐朽政治已经远离了尧帝时期的清明正义。整首诗通过对宦官和斗鸡徒的描写,揭露了唐玄宗宠信宦官、沉迷斗鸡的腐朽政治现象,以及人们对此的无奈和恐惧。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当时政治现状的谴责,呼吁君王应该明辨忠奸,不被权势所蒙蔽。整首诗以生动的描写和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现状的不满和忧虑。 《古风其二十四》赏析详情»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