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向你打探问去剡中的道路,你举手示意遥指东南方的越地。
乘船由扬州而南下,长长的流水一直通向会稽。
溪水清澈,掩映着丛丛绿竹,水明净如镜,映着荷花的倒影,传出阵阵清香。
与君辞别前往天姥,抖尽石尘我将高卧于秋日的霜露之中。
注释:
储邕:诗人的朋友。
剡中:今浙江嵊州、新昌一带,当地有剡溪,山清水秀。
借问:请问,打听。
越乡:今浙江绍兴周围。春秋时越国统治中心。
广陵:今江苏扬州。
会稽:今浙江绍兴。
镜:指水面。一则阳光照射,水面闪闪发光,二则水面清澈见底,所以比喻为镜子。
天姥:即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传说有仙人在山上唱歌,此山被道教尊为仙山。
《别储邕之剡中》译文及注释详情»
请问你去剡中的路怎么走?你指着东南方向说:那就是越乡。
从广陵乘船去,水路去到会稽长又长。
溪边的竹子翠绿,池塘里的荷花宛如镜中飘香。
告别你之后,我去天姥山,拂净崖石躺在秋霜上。
《别储邕之剡中》译文二详情»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以其豪放的诗风和卓越的才华而闻名于世。相传,李白在唐开元12年离开蜀地,开始了他的远游之旅。两年后,他来到了广陵,然后前往剡中。在唐开元14年,李白在剡中写下了《别储邕之剡中》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李白对剡中的景色情有独钟,他在剡中游历了两次,还有第三次。他在漫游各地的过程中,总是将剡中的风光与其他地方作比较。他将自己游览剡溪时的美丽情景描绘在画上,以此表达对剡中的喜爱之情。
李白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他离开蜀地开始的远游之旅。他的旅途中充满了冒险和探索,他游历了广陵,然后来到了剡中。在剡中,他被这里的自然风光所吸引,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他在剡溪游玩时,目睹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色,这些景色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灵。
李白的创作背景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他通过描绘剡中的风光,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美的讴歌,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剡中的热爱之情。
总之,李白在唐代的远游中,来到了剡中并多次游历此地。他对剡中的风光情有独钟,将其描绘在画上,表达了自己对剡中的喜爱之情。他的创作背景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也展现了他作为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才华横溢的创作能力。
《别储邕之剡中》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诗的分析和解读。诗的前两句通过使用“借问”和“一指”等手法,巧妙地交代了诗人的去向,并增强了形象感。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补充了离别和目的地,并通过描写翠竹和荷花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特色。接着,诗人提到了“辞君”和“天姥”,通过使用不同的地名,表达了诗人对越东地区的向往和盼望。最后一句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诗别具一格,通过巧妙的描写和表达,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别储邕之剡中》赏析详情»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
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
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
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宝书长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
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三吴邦伯多顾盼,四海雄侠皆相推。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漠漠愁杀人。
胡人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纻飞梁尘。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