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在日落乌栖的时候,姑苏台上吴王的宫殿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的醉态朦胧。她们轻歌曼舞,面颊微红,吴王的享乐正处于高潮,但突然发现西边的山峰已经吞没了半轮红日,暮色即将降临。吴王与西施的欢乐渐渐接近尾声。铜壶漏水越来越多,刻度也越来越高,一轮秋月越过长空,天色已接近黎明。
注释:乌栖曲:乐府《清商曲辞》中的西曲歌调名。
姑苏台:位于吴县西三十里的姑苏山上,是吴王夫差所建的宫殿,用于举办春宵宴会。又被称为天池,池中有青龙舟,举办音乐演出,吴王与西施在水中嬉戏(见《述异记》)。乌栖时指乌鸦停宿的时候,即黄昏。
吴王:指吴王夫差。夫差征服越国后,纳越国美女西施,建造了姑苏台。姑苏台的旧址位于今江苏苏州,根据《述异记》,台周围环绕着诸多建筑,占地五里,土木工程宏伟,耗费了大量人力,历时三年才建成。内部有千名宫妓,还单独建造了春宵宫,设有千石酒钟,建有大池,池中有青龙舟和音乐演出,吴王与西施每天夜晚欢乐。
吴歌楚舞:指吴楚两国的歌舞。青山欲衔半边日描述了太阳即将落山的景象。
银箭金壶:指刻有度数的漏刻,是古代计时工具。制作时,用铜壶盛水,水会从底部漏出。水中有刻有度数的箭,通过观察水面下降的情况来确定时间。
秋月坠江波:形容黎明时的景象。东方渐高表示东方的太阳逐渐升起。
《乌栖曲》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李白在开元十九年(731年)期间在吴越一带漫游时所作的一首诗。在这个地方,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曾经日夜酣歌醉舞。李白怀古有感,写下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尽管诗的表面上写的是吴王夫差,但实际上是在讽刺唐玄宗。 《乌栖曲》创作背景详情»
含其中。而“秋月坠江波”则是对宫廷淫乱生活的又一种隐喻。秋月是寂寥、凄凉的象征,坠入江波则是指吴王、西施的荒淫行为将带来灾祸和毁灭。通过这两句诗,李白巧妙地将吴宫的荒淫生活与时代的没落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宫廷淫乱的批判和对吴国命运的担忧。
整首诗以写景的手法,通过对吴宫的描绘,展现了宫廷淫乱生活的虚浮和腐朽。李白以含蓄的笔法,将吴宫的豪华与淫乱、时代的繁荣与没落相结合,表达了对宫廷淫乱生活的批判和对吴国命运的担忧。这种批判和担忧,既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思,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思考。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隐喻的运用,展现了李白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篇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深刻内涵的鉴赏之作。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