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渔父》原文赏析

  • huàn
    shā
    ·
  • [
    sòng
    dài
    ]
    shì
  • 西
    sài
    shān
    biān
    bái
    feī
    sàn
    huā
    zhōu
    wài
    piàn
    fān
    weī
    táo
    huā
    liú
    shuǐ
    guì
    feí
  • shēn
    qīng
    ruò
    xiāng
    suí
    dào
    chù
    绿
    suō
    xié
    fēng
    guī

原文: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相关标签:写景田园写人热爱自然浣溪沙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西塞山江边,白鹭正在飞翔,散花洲外江上的白帆船在轻轻地飘动。桃花水汛期,鳜鱼长得肥胖。渔民们戴着青竹壳斗笠,身上还穿着绿色的蓑衣。斜风中夹杂着细雨,他们过着快乐而忘却归家的渔翁生活。

注释:浣溪沙是唐代的教坊曲名,后来成为词牌名,也叫《浣溪纱》、《小庭花》等。它是一种双调四十二字的平韵词牌。南唐李煜创作了一些仄韵的作品。这个调子音节明快,句式整齐,容易上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词人都常常使用它。

西塞山,又叫道士矶,是今天湖北省黄石市辖区的一个山名。

散花州是鄂东长江一带有三个散花洲,其中一个在黄梅县江中,早已消失。一个在浠水县江滨,现在成为一个村庄。一个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立了“怡亭”小岛,当地人称之为“吴王散花滩”。这首词中所写的散花洲是指浠水县管辖的与西塞山相对的散花洲。

鳜鱼,又叫“桂鱼”,是长江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的特产。

庇的意思是遮盖。

箬笠是用竹篾做的斗笠。

蓑衣是用草或棕作的雨衣。 《浣溪沙·渔父》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当时,苏轼正在离开黄州前往汝州的途中。沿着长江而下的路上,他偶然目睹了渔父们的生活场景,这一景象引发了他的联想和思考。苏轼被渔父们勤劳而朴实的生活所打动,他深入观察他们的劳作和生活环境,感受到了他们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这种景象和感受激发了苏轼的创作灵感,他决定以此为题材,写一首词来描绘渔父们的生活。通过这首词,苏轼希望能够表达对渔父们辛勤劳作和坚韧生活态度的赞美,同时也借此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观。这篇创作背景为苏轼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创作契机,使他能够通过词的形式,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传达给读者,并引发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共鸣。 《浣溪沙·渔父》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苏轼的《黄州快哉亭赋》进行了解读。文章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描绘了黄州、黄石一带的山水田园风光,通过三幅画面的组缀,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乡村长卷。从船行的角度来看,画卷从右至左依次排列为山、水、洲,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青、蓝、绿的色彩与白鹭、白鱼、白帆相配,构成了一幅素雅恬淡的田园生活图,展现了黄州、黄石一带特有的田园春光。

下片则写了苏轼效法张志和,追求超然自由的隐士生活。通过描绘一个渔翁形象,展现了苏轼此时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活情调。下片同样采用了青、绿与白的色调相配,烘托出了苏轼此时的心境。

整篇赏析认为,虽然《黄州快哉亭赋》是一篇隐括词,但它带来了新意。它所表现的不仅仅是一般的自然景物,更是黄州、黄石特有的自然风光。它所表现的也不仅仅是一般的隐士生活情调,更是属于苏轼此时此地特有的幽居生活乐趣。整篇赏析认为,词中的辞句与韵律和谐,演唱起来富有音乐感,充满了声情并茂的表现力。 《浣溪沙·渔父》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猜您喜欢

江神子·恨别

宋代 苏轼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欲寄 一作:寄我)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宋代 苏轼

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

宋代 苏轼

湿云不动溪桥冷。嫩寒初透东风影。桥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莫凭小栏干。夜深花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