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神子·恨别》原文赏析

  • jiāng
    shén
    ·
    hèn
    bié
  • [
    sòng
    dài
    ]
    shì
  • tiān
    liú
    luò
    qióng
    xiāng
    féng
    què
    cōng
    cōng
    xié
    shǒu
    jiā
    rén
    leì
    zhé
    cán
    hóng
    weí
    wèn
    dōng
    fēng
    chūn
    zòng
    zài
    shuí
    tóng
  • suí
    sān
    yuè
    shuǐ
    róng
    róng
    beì
    guī
    hóng
    鸿
    zhōng
    huí
    shǒu
    péng
    chéng
    qīng
    huái
    tōng
    xiāng
    qiān
    diǎn
    leì
    liú
    dào
    chǔ
    jiāng
    dōng
    (
    zuò
    )

原文: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欲寄 一作:寄我)


相关标签:春天离别写景抒情江神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流离天涯,思绪无穷无已。相逢不久,便又匆匆别离。拉着佳人,只能采一枝暮春的杏花,含泪赠别。你问春天还剩多少,即便春意尚在,又能和谁一同欣赏?
三月的隋堤,春水缓缓。此时鸿雁北归,我却要到飞鸿过冬的湖州。回望旧地,清清浅浅的泗水在城下与淮河交汇。想要让泗水寄去相思的千点泪,怎奈它流不到湖州地。

注释:
江神子:词牌名,即“江城子”。
东风:代指春天。
隋堤:指汴河的河堤,因建于隋朝而得名。
背归鸿:词人南下湖州(今属浙江)而大雁北飞,所以说是“背归鸿”。
彭城:即徐州,汉高祖刘邦的家乡。
楚江:即泗水。 《江神子·恨别》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此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此之前,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因对王安石的新法不满,请求离开京城担任其他职务。从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到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苏轼在徐州担任知州,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清除弊端,使法律更加便民,取得了一定的政绩。随后,他被调往湖州担任知州。这首词是在苏轼从徐州调任湖州的途中创作的。 《江神子·恨别》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此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苏轼对徐州的深深留恋和离愁别绪。词的上片通过描写天涯流落和匆匆相逢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徐州的依恋和对离别的痛惜。词的下片则以隋堤春水和彭城的离别为背景,进一步抒发了词人对徐州的眷恋和对离去的沉痛之情。

词的上片以感慨起调,词人自视为天涯流落之人,对徐州的离别感到无穷无尽的愁思。他描述了与徐州人士的交往,表达了邂逅相逢的喜悦和骤然分别的痛惜。词人永远不能忘记自己与徐州人士携手依依惜别的情景,这一幕动人的场景使他深深地感受到离愁的苦楚。他面对落花,伤怀之情溢于言表,辗转不忍离去。最后三句通过写残红和残春,表达了词人对徐州的依恋和对离去的无奈之情。

词的下片即景抒情,词人将自己离徐途中的真实景象融入词中。他描绘了隋堤春水的溶溶景象,将自己的悲思注入其中。词人与北归的鸿雁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离开徐州,南去湖州,对此感到极度的沉痛。词人将徐州称为自己的故乡,对离别感到无比的遗憾。他回顾途中的景色,看到清澈的泗水流向淮水,触景生情,自然会想到徐州。最后三句通过描写泗水的流向,表达了词人对徐州的眷恋和对离去的无奈之情。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苏轼对徐州的深深留恋和离愁别绪。词人通过描写即事即地的景物,将自己的愁思注入其中,表达了对徐州风物人情的无限留恋和对离别的深沉感受。词中的情感真挚动人,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江神子·恨别》鉴赏详情»

宋代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猜您喜欢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宋代 苏轼

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

宋代 苏轼

湿云不动溪桥冷。嫩寒初透东风影。桥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莫凭小栏干。夜深花正寒。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宋代 苏轼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缲 通:缫)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