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在高楼上眺望而伤感,苦苦地思念着远方的心上人,这样的事何时才能结束呢?看来在这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爱情更为强烈的了!离愁别恨正牵连着千丝万缕的柳条纷乱不已,更何况东陌之上,垂柳已是飞絮蒙蒙了呢。我眼前还浮现着你的马儿嘶鸣着,越跑越远,一路不断扬起灰尘的情景,情郎啊,你叫我到哪里寻找你的踪迹呢?
池水溶溶,一对鸳鸯在戏水,这水南北可通,时见有小船往来。雕梁画栋的楼阁上梯子已经撤去,黄昏以后,依然还是独个儿面对帘栊,望着斜照在它上面的冷冷清清的月亮。怀着深深的怨恨,我反复思量,我的命运竟然不如桃花杏花,它们倒还能嫁给东风,随风而去呢。
注释:
伤高:登高的感慨。
怀远:对远方征人的思念。
穷:穷尽,了结。
千丝:指杨柳的长条。
东陌:东边的道路。此指分别处。
嘶骑:嘶叫的马声。
小桡:小桨;指代小船。
梯横:是说可搬动的梯子已被横放起来,即撤掉了。
栊:窗。
解:知道,能。
嫁东风:原意是随东风飘去,即吹落;这里用其比喻义“嫁”。李贺《南园十三首》诗之一:“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以描述为词人与女子之间的长久离别和多次伤痛的经历。这段离别的时间可能很长,两人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被迫分离,无法再次相见。在这段时间里,词人经历了许多痛苦和思念,他们的心灵也受到了伤害。这些伤痛和离别的经历使得词人对远方的思念和渴望变得更加强烈。他们渴望能够再次相聚,但却又感到远方的距离无法逾越。在这种痛苦和渴望的交织中,词人产生了创作这首词的灵感。他希望通过这首词表达出自己对离别和伤痛的感受,同时也表达出对远方的向往和渴望。这首词可能充满了对爱情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词可能充满了深情和忧伤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词人希望能够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读者分享,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创作背景详情»
到了现实中的寂寞和孤独。池塘中的鸳鸯成双成对,与主人公的离别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他们的孤独和失落。
接下来的两句写主人公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绿杨和红杏是春天的象征,而烟外晓寒和春意闹则是对春天的描绘。这里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主人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两句写主人公对爱情的坚持和执着。“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主人公表示,他对爱情的思念和执着,比起桃杏花嫁给东风来说,更加深沉和真挚。这里的桃杏花嫁给东风,可以理解为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和坚持,即使面对离别和孤独,他仍然愿意坚守自己的爱情。
整首词以伤高怀远为主题,通过描写主人公的离愁别绪、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爱情的坚持,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孤独的深刻感受。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词意更加深远和抒情。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是一首优秀的宋词作品。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赏析详情»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被人们称为“张安陆”,因为他曾任安陆县的知县。他在天圣八年考中进士,后来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他退居湖杭之间,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人一起游玩。张先擅长作慢词,与柳永齐名。他的词语造诣高超,尤其擅长运用“影”字,因此被世人称为张三影。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和细节暂时没有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