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赏析

  • yǒng
    huái
    怀
    shǒu
    ·
    sān
  • [
    táng
    dài
    ]
  • qún
    shān
    wàn
    jīng
    mén
    shēng
    cháng
    míng
    feī
    shàng
    yǒu
    cūn
  • tái
    lián
    shuò
    liú
    qīng
    zhǒ
    xiàng
    huáng
    hūn
  • huà
    xǐng
    shí
    chūn
    fēng
    miàn
    huán
    peì
    kōng
    guī
    yuè
    hún
    (
    yuè
    zuò
    yuè
    peì
    zuò
    )
  • qiān
    zài
    pa
    zuò
    fēn
    míng
    yuàn
    hèn
    zhōng
    lún

原文: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月夜 一作:夜月;佩 一作:珮)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怀古思乡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如向荆门奔去一般,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注释: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明妃:指王昭君。
去:离开。
紫台:汉宫,紫宫,宫廷。
连:通、到。
朔漠:北方的沙漠。
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
省识:旧识。省:曾经。
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在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作者从夔州出发,游历了三峡地区的一些古迹。他先后参观了宋玉的宅邸、庾信的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和武侯祠等地。在这些古迹中,作者对于古代的才士、美女、英雄和名相们深感敬仰,于是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这一组诗,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而本首诗则是这组诗中的第三首。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人。紫台,即紫微台,是古代天文学中指代北极星的地方,连朔漠则是指北方的辽阔荒凉之地。诗人通过描绘昭君离开紫台,来表达她离开故乡的遭遇和孤独。而青冢则是指昭君的坟墓,向黄昏则是指她的坟墓面向夕阳西下。这两句通过对昭君的离散和孤独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她的悲惨遭遇。



“故国神游多苦颜,满眼风光异乡骚。”这两句写昭君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异乡的不适应。故国神游,指昭君在异乡的心灵漂泊,多苦颜则是指她的痛苦表情。满眼风光异乡骚,则是指她对异乡的陌生和不适应。这两句通过对昭君内心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她的思乡之情。



“万里乌蓬一日还,千秋玉漏无时响。”这两句写昭君虽然身在异乡,但她的魂魄仍然要回到故乡。万里乌蓬一日还,指她的魂魄可以在一天之内穿越万里回到故乡。千秋玉漏无时响,则是指她的魂魄在故乡等待了千秋,却始终没有回来。这两句通过对昭君魂魄的描写,表达了她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通过对昭君的描写,展现了她的悲惨遭遇、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诗人通过借用昭君的形象,抒发了自己对故国的思念和爱国之情。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是一首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杜甫的照片
杜甫

杜甫(712-770)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字是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他出生在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汉族。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约有1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他的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杜甫曾居住在成都。后世为了纪念他,在成都建立了杜甫草堂。杜甫的诗歌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政治、社会、自然和人生等方面。他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对自己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表达。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广为传诵,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阅读和研究。

猜您喜欢

梅雨

唐代 杜甫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新安吏

唐代 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唐代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