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吏》原文赏析

  • xīn
    ān
  • [
    táng
    dài
    ]
  • xíng
    xīn
    ān
    dào
    xuān
    wén
    diǎn
    bīng
  • jiè
    wèn
    xīn
    ān
    xiàn
    xiǎo
    gēng
    dīng
  • tiē
    zuó
    xià
    xuǎn
    zhōng
    nán
    xíng
  • zhōng
    nán
    jué
    duǎn
    xiǎo
    shǒu
    wáng
    chéng
  • feí
    nán
    yǒu
    sòng
    shòu
    nán
    líng
    pīng
  • bái
    shuǐ
    dōng
    liú
    qīng
    shān
    yóu
    shēng
  • shǐ
    使
    yǎn
    shōu
    leì
    zòng
    héng
  • yǎn
    jiàn
    tiān
    zhōng
    qíng
  • jūn
    xiāng
    zhōu
    wàng
    píng
  • zeí
    nán
    liào
    guī
    jūn
    xīng
    sàn
    yíng
  • jiù
    liáng
    jìn
    leǐ
    liàn
    jiù
    jīng
  • jué
    háo
    dào
    shuǐ
    qīng
  • kuàng
    nǎi
    wáng
    shī
    shùn
    yǎng
    shèn
    fēn
    míng
  • sòng
    xíng
    xiě
    shè
    xiōng

原文: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相关标签:战争忧国忧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作者走在新安县的大路上,听到新安吏在按户籍册点兵。
作者问新安吏:“难道因新安县小,壮丁已抽完,才抓这些不成丁的青年?”
新安吏回答“府帖昨夜才下达,并下令说没有壮丁就依次抽未成年男子。”
作者又问“抽来的未成年男子实在太小了,如何能守住王城呢?”
健壮的中男还有母亲相送,瘦小的由于父母在战乱中去世,就变得孤苦伶仃了。
河水日夜向东流,青山还留着哭声呢!
“不要让眼泪哭干,收住你们纵横的泪水。
眼泪哭干了会露出头骨,但天地终归是无情的,不能改变这悲痛的安排。
我们官军攻取相州,日夜盼望收复其地。
可是贼心难料,致使官军溃败。
我们就去原先营垒就食,练兵也依凭着洛阳。
挖掘壕沟也不会深得见水,放牧军马的劳役也还算轻。
何况朝廷官军是符合正义的,一切必然顺利,爱护战士一目了然。
送行战士不要哭得那么悲伤,长官会像父兄一样关爱你们。”

注释:
新安:地名,今河南省新安县。
更:岂。
次:依次。
中男:指十八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成丁。这是唐天宝初年兵役制度规定的。
伶俜(pīng):形容孤独。
不到水:指掘壕很浅。
仆射:指郭子仪。如父兄:指极爱士卒。
相州:即“三男邺城戍”之“邺城”,今河南安阳。
旧京:指东都洛阳。
借问新安吏:作者问新安吏。此处省略主语“作者”。 《新安吏》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发生在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冬季,当时安庆绪撤退至相州,肃宗下令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个节度使率领二十万步骑兵围攻相州。然而,从冬至到春天期间,他们未能攻破城池。幸运的是,郭子仪带领他的朔方军队拆断了河阳桥,成功阻止了安史军队南下。杜甫在从洛阳回华州的途中经过新安,目睹了征兵的情景,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新安吏》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能默默地感受他们的痛苦,无法为他们解决问题。他用“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来形容这个场景。白水暮东流,意味着时间的流逝,而青山犹哭声则表达了大自然对这种悲剧的哀悼。这两句诗语言简练,却能深刻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悲痛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新安道上征兵的情景的描写,展现了杜甫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他以自己作为“客”的身份,通过问话和观察,揭示了征兵制度的不合理和对人民的伤害。他对官吏的质问和对被征召者的观察,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痛苦的愤怒和无奈。

整篇赏析以“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为总起,通过对征兵现象的描写,展现了杜甫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痛苦的愤怒和无奈。这首诗以其真实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成为了杜甫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新安吏》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杜甫的照片
杜甫

杜甫(712-770)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字是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他出生在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汉族。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约有1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他的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杜甫曾居住在成都。后世为了纪念他,在成都建立了杜甫草堂。杜甫的诗歌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政治、社会、自然和人生等方面。他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对自己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表达。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广为传诵,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阅读和研究。

猜您喜欢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唐代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孤雁 / 后飞雁

唐代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前出塞九首

唐代 杜甫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