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没有家人一起过这寒食节,此时的眼泪也像金波一样涌动不止。
If the cassia tree in the middle of the moon is cut down the moon's radiance will be even clearer and brighter right?
The moon always shines when we are separated and I imagine that missing loved ones would make my wife furrow her brows.
The Cowherd and the Weaver Girl are filled with endless sorrow but they can still reunite on the Qixi Festival every autumn. When will I be able to reunite with my family?
注释:
一百五日:即寒食日。
无家:没有房舍,没有家庭。此处说的是没有家人和自己在一起。
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百五节”,在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天。
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即指月光。
斫(zhuó)却:砍掉。一作“折尽”。月中桂:指的是传说中月宫所植的桂树,此处暗用了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
清光:清亮的光辉。此指月光。
仳(pǐ)离:别离。旧指妇女被遗弃而离去。
红蕊:红花。
想像:意思是想念故人的样子。嚬(pín):同“颦”,皱眉,蹙眉,使动用法,使……蹙眉的意思。
青蛾:旧时女子用青黛画的眉。南朝宋刘铄《白纻曲》:“佳人举袖辉青蛾,掺掺擢手映鲜罗。”
牛女:即牛郎与织女。这里写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
秋期:指七夕。牛郎织女约会之期。
《一百五日夜对月》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是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的寒食节,当时正值安史之乱,而诗人杜甫身处长安(今陕西西安)。诗人没有直接提到寒食节,而是因为在冬至这一天离开妻子出门,通过计算日期可以看出他离家已经很久,对妻子的思念之深。
根据陈贻焮的《杜甫评传》记载,安史之乱后,杜甫带着家人逃难到风翔东北的鄜州,将妻子和孩子安置在羌村后,他独自前往肃宗所在的灵武,希望能为平定安史之乱做出贡献。然而,他在途中被判军俘虏带到了长安。在长安困居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对国家的痛苦感到深深的忧虑,同时也思念着家人,写下了《春望》、《一百五日夜对月》等诗篇。而这首《一百五日夜对月》是在至德二年寒食节这一天创作的,可以看作是《月夜》的续篇。
这篇创作背景描绘了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的困境和思念家人的心情。他身处长安,远离妻子和孩子,对国家的动荡局势感到忧虑,同时也对家人的安危担心。这种情感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诗人和家庭人的复杂心境。这篇创作背景为读者提供了更深入了解杜甫诗歌的背景和情感基础的机会。
《一百五日夜对月》创作背景详情»
的悲伤。诗人通过描绘牛郎织女七夕相聚的情景,暗示了自己与妻子分隔两地的痛苦和思念之情。诗中的“牛女漫愁思”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而“秋期犹渡河”则表达了诗人对与妻子相聚的期待和希望。整首诗通过神话故事和浪漫想象,表达了诗人在寒食之夜思念亲人的悲伤之情,同时也透露了天下乱离才会造成家人分离的社会现实。诗人运用巧妙的艺术手法,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使诗作既具有思想情感的真实博大,又具有艺术手法的圆融贯通,堪称一首佳作。 《一百五日夜对月》赏析详情»
杜甫(712-770)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字是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他出生在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汉族。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约有1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他的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杜甫曾居住在成都。后世为了纪念他,在成都建立了杜甫草堂。杜甫的诗歌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政治、社会、自然和人生等方面。他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对自己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表达。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广为传诵,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阅读和研究。
国步犹艰难,兵革未休息。
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
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
诛求何多门,贤者贵为德。
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
操持纲纪地,喜见朱丝直。
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
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
挥泪临大江,高天意凄恻。
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