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原文赏析

  • yuè
    shí
    yuè
    èr
    shǒu
  • [
    táng
    dài
    ]
  • mǎn
    yuè
    feī
    míng
    jìng
    guī
    xīn
    zhé
    dāo
  • zhuàn
    péng
    xíng
    yuǎn
    pān
    guì
    yǎng
    tiān
    gāo
  • shuǐ
    shuāng
    xuě
    lín
    jiàn
    máo
  • shí
    zhān
    bái
    zhí
    shǔ
    qiū
    háo
    shāo
    xià
    shān
    xiá
    yóu
    xián
    bái
    chéng
  • shěn
    quán
    àn
    bàn
    lóu
    míng
  • diāo
    dǒu
    jiē
    cuī
    xiǎo
    chán
    chú
    qiě
    qīng
  • zhāng
    gōng
    cán
    hàn
    jiā
    yíng

原文: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相关标签:中秋节月亮思乡

译文及注释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译文】满月照在明亮的镜子上,思乡之情如同大刀割在心头。

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译文】辗转流离,离家越来越远;想要攀折月中的桂枝,但天空如此辽阔!

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想要攀折月中桂枝,无奈天空如此远阔!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译文】回家的路上,水面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林中的小鸟正在梳理羽毛。

归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译文】此时看着月宫中的白兔,它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长出的白毛。

看着那月宫中的兔儿,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生白毛。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译文】圆月慢慢落下巫山深峡,犹如被白帝城衔挂着。

圆月慢慢落下巫山深峡,犹自被白帝城衔挂着。

气沉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译文】江上雾气沉沉,江浦昏暗,但是车轮一样倾斜的圆月依然把半座楼照得通明。

江上雾气沉沉,江浦昏暗,但是车轮一样倾斜的圆月依然把半座楼照得通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译文】兵营里士兵的刁斗敲响了催晓的声音,月宫的蟾蜍也自然倾斜。

兵营里士兵的刁斗敲响了催晓的声音,月宫的蟾蜍也自然倾斜。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译文】圆月如同张满的弓,苍白的魂魄不仅仅照耀汉家营盘。

圆月如同张满的弓,苍白的魂魄不仅仅照耀汉家营盘。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

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想要攀折月中桂枝,无奈天空如此远阔!归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看着那月宫中的兔儿,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生白毛。

圆月慢慢落下巫山深峡,犹自被白帝城衔挂着。江上雾气沉沉,江浦昏暗,但是车轮一样倾斜的圆月依然把半座楼照得通明。兵营里士兵的刁斗敲响了催晓的声音,月宫的蟾蜍也自然倾斜。圆月如同张满的弓,苍白的魂魄不仅仅照耀汉家营盘。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译文详情»

评析

这篇评析主要对杜甫的两首诗进行了分析。第一首诗以悲伤苍凉的主调表达了诗人避乱蜀中的心情。诗中运用了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来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人通过描写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的情节,表达了自己渴望回到故乡的心愿。诗中的“转蓬”形象暗示了诗人飘泊不定的生活,以及羁旅漂泊的苦味。诗人借景入情,通过描写中秋夜色和月亮的明亮,进一步表达了思念远征的亲人,祈愿平息战争,国泰民安的愿望。整首诗采用了反衬手法,通过鲜明的比照,展现了诗人避乱生涯中的愁闷。

第二首诗则全篇写景,但景中见情。诗人通过描写苍茫悲凉的月光,表达了自己的忧伤情绪。诗中的“刁斗声”让诗人想起了离乡戍边的士卒,进而联想到在战乱中背井离乡的劳苦大众。诗人的忧己更忧民,展现了他的伟大之处。

总的来说,这两首诗都以悲伤苍凉的主调表达了诗人的心情。通过描写自己的避乱生涯和思念远征的亲人,诗人表达了对战乱的反对和对国家安宁的祈愿。同时,诗人的忧己更忧民的情怀也在诗中得到了体现。整体而言,这两首诗展现了杜甫深沉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评析详情»

唐代诗人杜甫的照片
杜甫

杜甫(712-770)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字是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他出生在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汉族。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约有1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他的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杜甫曾居住在成都。后世为了纪念他,在成都建立了杜甫草堂。杜甫的诗歌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政治、社会、自然和人生等方面。他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对自己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表达。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广为传诵,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阅读和研究。

猜您喜欢

别房太尉墓

唐代 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夏夜叹

唐代 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画鹰

唐代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