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白》原文赏析

  • zèng
    bái
  • [
    táng
    dài
    ]
  • qiū
    lái
    xiāng
    shàng
    piāo
    péng
    weì
    jiù
    dān
    shā
    kuì
    hóng
  • tòng
    yǐn
    kuáng
    kōng
    feī
    yáng
    weí
    shuí
    xióng

原文: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相关标签:离别赠友写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天离别时两相顾盼,像飞蓬一样到处飘荡。丹砂没有炼成仙药,不禁感到愧对葛洪。
痛快地饮酒狂放的歌唱,白白地虚度时光,像您这样意气豪迈的人,到底是为谁这般逞强?

注释:
飘蓬:常用来比喻人的行踪飘忽不定。
未就:没有成功。
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
飞扬跋扈:不守常规,狂放不羁。此处作褒义词用。 《赠李白》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杜甫在公元745年秋天创作的一首诗。在公元744年初夏,杜甫与李白在洛阳相识,当时李白刚刚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们相约一起游览梁宋地区(今河南省开封市、商丘市一带)。然而,到了秋天,他们在鲁郡(今山东兖州)分别。杜甫为了纪念这段友谊,写下了这首赠诗。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绝句。 《赠李白》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不到应有的认可和成就。这一句表达了杜甫对李白的关心和忧虑,希望他不要虚度光阴,要珍惜自己的才华和时光。

最后一句写道:“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即不如。“柳絮因风起”形象地描绘了柳絮随风飘舞的景象。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暗示了李白的才华和志向,希望他能够像柳絮一样,随着自己的才华和志向飞扬起来。这一句表达了杜甫对李白的期望和鼓励,希望他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整首诗以杜甫对李白的赠言为主题,通过对李白的生活处境和才华的赞美,表达了杜甫对李白的关心和期望。诗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增加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对李白的深厚情谊和对他未来的期待。 《赠李白》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我旅居东都的两年中,我经历了许多机智灵巧的事情,最让我讨厌。我是一个居住在乡村的人,对于发臭的牛羊肉也不吃,即使经常连粗食都吃不饱。难道我就不能吃一些精致的饭菜,让我的脸色好看一些吗?我感到最困难的是缺乏炼金丹的药物(原材料),在这深山老林中,好像连药物的痕迹都没有了。您作为朝廷里才德杰出的人,离开了金马门,独自去寻找幽隐之地。我也打算离开东都,去梁宋游览,到时候我一定会去拜访您。

注释:
客:旅居他乡。
历:经过。
厌:厌恶。
机巧:机智灵巧。
习俗难居也:指习俗不同,难以适应。
东都:隋朝的都城,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废弃。公元628年(唐贞观二年),改名洛阳宫。公元657年(唐显庆二年),诏改为东都。
腥羶:指臭味,不投入口中。
草食曰羶:指牛羊等草食动物。
水族曰腥:指鱼鳖等水生动物。
对:对头,敌手。
岂:难道。
无:没有。
青精饭:《陶隐居登真隐诀》中的一种食物,用南烛草的叶和茎皮煮取汁液,浸泡米饭蒸熟,使饭变成青碧色,晾干后食用。每天可食用两升,不要食用血食,有填胃补髓、消灭三虫的功效。饣迅(xùn音迅)是鸟的食物。
苦:因某种情况而感到困难。
大药:道家的金丹。
青精不如大药:表示自己无法避世引年,无法修炼金丹。
金闺:金马门的别称,也指封建朝廷。
彦:旧时士人的美称。
幽讨:寻找幽隐之地。
瑶草:仙草,也泛指珍贵的草药。 《赠李白》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赠送给李白的最早一首诗。故事发生在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当时杜甫在东都(洛阳),而李白因为被人诬陷为高力士(宫廷官员),被贬谪到外地,后来又被释放回到东都。正是在这个时候,杜甫写下了这首诗作为赠送给李白的礼物。诗中提到了脱身金闺的句子,意指李白能够逃离宫廷的束缚,重新自由地游历天下。这首诗是杜甫对李白的赞美和祝福,也是对李白经历的一种理解和共鸣。 《赠李白》创作背景详情»

简析

这篇简析介绍了杜甫的五言古诗《赠李白》。这首诗分为两段,前八句描述了诗人对都市生活的厌倦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之情。后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赞赏和对与他一同隐居的愿望。诗中提到了公元744年,李白因被高力士谮言而被赐金放还。李白以赋诗的方式表达了自己脱离宫廷生活的决心。同年,李白拜高天师为师,同时事华盖君,隐居在王屋山艮岑。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都市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山林的向往,以及对李白的赞赏和对与他一同隐居的愿望。 《赠李白》简析详情»

唐代诗人杜甫的照片
杜甫

杜甫(712-770)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字是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他出生在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汉族。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约有1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他的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杜甫曾居住在成都。后世为了纪念他,在成都建立了杜甫草堂。杜甫的诗歌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政治、社会、自然和人生等方面。他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对自己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表达。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广为传诵,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阅读和研究。

猜您喜欢

前出塞九首·其六

唐代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归雁

唐代 杜甫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唐代 杜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嶱。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