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用兰汤沐浴,让身上充满芳香,使衣服像花朵一样鲜艳多彩。灵子盘旋起舞,神灵仍然附身,他身上不断地放出闪闪神光。我将在寿宫逗留,享受安乐宴会,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散发光芒。乘坐龙车,插上五方之帝的旌旗,姑且在人间四处游览。辉煌的云神已经降临,突然间像旋风一样升向云中。俯瞰中原,我的目光及于九州之外,横行四海,我的踪迹无尽无穷。思念你,云神啊,我只能叹息,无比的愁思真让人忧心忡忡!
注释:兰汤:兰草沁入其中而带有香味的热水。此下四句为祭巫所唱。
华采:使之华丽。若英:像花朵一样。
灵:灵子,祭祀中有神灵附身的巫觋。连蜷:回环婉曲的样子,此处指舞蹈时身体婀娜摆动的姿态。
既留:已经留下来。
烂:分散的光。昭昭:小光(闻一多《九歌解诂》)。烂昭昭:光明灿烂的样子。
央:尽。
蹇(jiǎn):发语词。憺:安。
寿宫:供神之处。此下四句扮云中君的巫所唱。
龙驾:龙车。此指驾龙车。帝服:指五方帝之服,言服有青黄赤白黑之五色。
聊:姑且。
周章:周游。
灵:此处指云中君。此下二句祭巫所唱。皇皇:同“煌煌”,光明灿烂的样子。
猋(biāo):形容词,疾速。举:高飞。
览:看。冀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冀州为九州之首,因此以代指全中国。此下二句云中君所唱。
横:横布或横行。
焉:怎么。穷:完,尽。焉穷:无穷无尽。
君:云中君。此下二句祭巫所唱。
《九歌·云中君》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云中君是屈原《九歌》中的一首作品。在古代楚国的南郢沅湘之间,人们深信鬼神的存在,并经常进行祭祀活动。这些祭祀活动通常会伴随着歌舞和鼓舞,以取悦神灵。然而,当时的社会风气逐渐变得浮躁和庸俗,屈原因政治原因被放逐到这个地区,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活。
在流离失所的日子里,屈原心中充满了忧愁和苦毒。他对于世俗人们的祭祀仪式和歌舞乐曲感到不满,认为他们的祭祀词句粗俗低劣。因此,屈原决定创作《九歌》这首曲子,以表达他对神灵的敬意,并借此抒发自己的冤屈和不满。他希望通过这首歌曲,向神明陈述自己的忠诚和虔诚,同时也借此讽刺和劝谏那些世俗人们。
《九歌》是屈原在流离失所的时期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屈原对于神灵的敬畏和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这首歌曲不仅是屈原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警示。通过《九歌》,屈原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于真正的信仰和美好价值观的追求,以及对于庸俗和浮躁现象的反思。这首歌曲至今仍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具有深远的艺术和思想意义。
《九歌·云中君》创作背景详情»
《云中君》是一首按韵可分为两章的祭歌,每一章都是对唱。首先,开头四句描述了祭巫用香汤洗浴身体,穿上华丽的衣服来迎接神灵的场面。祭祀的虔诚和祭祀场面被生动地表现出来。
接下来的四句是云中君(充作云中君的灵子)所唱,表现了神的尊贵、排场和威严。群巫迎神、礼神、颂神,神灵安乐畅意、精神焕发、神采飞扬。其中“与日月兮齐光”准确地描绘了云的特征,云能与日月并列,而星只有在晴朗无日光时才能看见,没有月亮时更加明亮。云是借日光而生辉,云团映日,放出银光,早晚霞光,散而成绮,所以说“与日月兮齐光”。这两句表明了“神”的身份和“云神”的身份。
“龙驾兮帝服”表示云中君来到人间享受。而“聊翱游兮周章”则表示云中君不负人们祈祷祭祀之意,愿意了解人间的情况。古人认为雨是云下的,云师有下雨的职责。而“屏翳”则表示遮蔽的意思,与“览冀州兮有馀,横四海兮焉穷”一样,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从周宣王祈雨之诗《云汉》和贾谊悯旱之赋《旱云》的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云和云神的看法。
祭巫唱“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表达了祭享结束后云中君远离而去的情景。“皇皇”是神附在巫身上的标志。神灵降临结束后,如同狂飙一般上升而去。这里表现了云神的威严和非凡之处。“览冀州兮有馀,横四海兮焉穷”则是云神升到高空后所见的景象,表现了云高覆盖九州、广被四海的特征。最后两句表达了祭巫对神灵离去的惆怅和思念,展现了对云神的依赖情绪。祭祀云神是为了期望云能带来雨水,希望风调雨顺。
《云中君》是一首祭歌,共有十四句。在《九歌》中,除去《礼魂》一首外,它算是最短的。这十句的艺术特点可以总结为三点:首先,通过描绘祭祀场面和云神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祭祀的虔诚和云神的尊贵;其次,通过描绘云的特征和云神的行动,表达了云的高度和广被四海的特征;最后,通过表达祭巫对云神离去的惆怅和思念,展现了对云神的依赖情绪。整首祭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情感,展现了古人对云神的崇敬和依赖。
《九歌·云中君》赏析详情»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诗人和政治家。他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是楚国贵族出身。屈原曾担任三闾大夫和左徒的职位,负责处理内政和外交事务。
然而,公元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攻破了楚国的首都郢都。屈原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使他在长沙附近的汩罗江中投江自杀。据说,端午节就是他的忌日。
屈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被称为楚辞。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为“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结: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诗人和政治家。他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担任过三闾大夫和左徒的职位。然而,楚国在公元前278年被秦国攻破,屈原因忧国忧民而在长沙附近的汩罗江中自杀。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创造了楚辞这一独特的诗歌体裁,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